复制粘贴有用吗陕西这份特色小镇死

商户,一家没有,巷道,垃圾堆积,景区,荒草丛生......

起初,我们都以为自己搞错了。在陕西旅游如此火热的今天,这样的场景是极为罕见的。但是,当我们从瓦砾和废墟中走过时,才意识到,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

年4月,正在进行拆除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新华社李亚楠摄

近几年,陕西打着“特色小镇”名头的网红景区,正在快速消亡。

似乎,“复制+粘贴”,快速批量建造小镇,再赋予一个故事——管它是不是真的,这招不灵了。以陈忠实文学作品《白鹿原》为背景诞生的陕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号称投资3.5亿,开业当天曾接待游客12万人次,现在门庭冷落,不得不拆除。

年,富平和仙坊景区,曾经热闹的街区如今空无一人。图片来源:浪西安浪

根据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显示,陕西全省乡村旅游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二。作为乡村旅游的代表——袁家村,在短短10多年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奇迹,而自这之后,这些所谓的“特色小镇”以令人始料不及的速度站上了风口。

但模仿者的下场一般都不好——它们大多“批量倒闭”,最终沦为“鬼镇”。这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我们反思。

陕西这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值得警惕

特色小镇这个词起源于浙江,年首次被提及,随后,国内很多地方为了搞活县乡一级的经济发展开始效仿,于是各种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自从陕西乡村旅游的代表作——袁家村打出一片天地后,各路资本的一场“复制+粘贴”运动便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富平何仙坊、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礼泉县官厅村......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特色小镇,现在悉数没了踪影。

据数据统计,截止年,陕西已经打造97个旅游特色名镇和个乡村旅游示范村。那么,它们的结局如何?在年的今天,我们搜集了一份陕西“特色小镇死亡名单”(不完全统计),看看曾经的网红小镇,如今落得何种下场:

礼泉官厅民俗村:距离袁家村不过米的官厅民俗村,正是袁家村众多的模仿者之一。尽管这里与风生水起、红红火火的袁家村近在咫尺,却宛如两个世界。与袁家村车水马龙的阵势相比,这里门可雀罗,冷冷清清,如此大的投资,直面现状,令人唏嘘。

富平和仙坊景区:从年开始,和仙坊景区两旁的街道,没有了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热闹,商家迷茫的眼神,也无所适从。到年,和仙坊已被政府查封,法人也因另一起诈骗刑事案件被西安警方抓捕。

三原张家窑民俗村:原本于年开园,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到位等原因,开园时间一推再推,直到关门都没有开园,也没有对外宣传过,因后期各种土地纠纷和管理等问题,如今空无一人,残破不堪的景象令人吃惊。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与开业之初的火爆相比,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结局却相当反转,年,据蓝田县白鹿原管委会统计,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每天游客不足千人,许多商家关门大吉。年8月,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暂停营业。

礼泉东黄小镇:年10月开业,年8月商户便成批关门,整个小镇来得气势汹汹,走得脚步匆匆。如今的东黄小镇,各条街道两侧的商店全部大门紧锁。入口处舞台周围凌乱的桌椅和废弃的搭建工具,显示出这里已许久没有游客到来。

蒲城重泉古镇:重泉古镇位于蒲城县孙镇,到年为止开业近2年,周末还有一些人气,平日人气较差。曾经红红火火的民俗村,如今却成了冰冷的寂寞古镇,冷清的街道上只有稀拉拉的游人,商铺关闭过半,仿古建筑无人观看,不禁让人感到可惜。

奇怪了特色小镇为何“高开低走”

经营得好的民俗村,像磁铁一样吸引游客,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而经营不善的民俗村,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一样,正在经受市场的洗礼和淘汰。

礼泉东黄小镇、蒲城重泉古镇、富平和仙坊景区、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这些投资巨大的项目,起初“看起来很美”,但后来却“高开低走”,最终落得一个人去楼空的下场。

用陕西乡村旅游某一位从业者的话来说,陕西众多的民俗村当中,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的小吃城而已,除了环境不太一样,价格贵一点,而且,这些民俗村中的所谓“美食”和“小吃”的味道有时候还真的不如城里的小吃城。

此外,这些“特色小镇”还有一个特点,便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几件叫不上名字的老物件——甚至可能是网上买来的,再配一个略带古韵的名字,便敢冠以“历史文化古镇”,当然,这些小镇的最终的结局统统变成了郊区“小吃城”。

年4月,正在进行拆除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新华社李亚楠摄

举个例子,看看白鹿原民俗村,借着电视剧《白鹿原》热播,不到一年,一座白鹿原就出现了三家民俗村,除了同质扎堆问题严重,在这里,更是找不到任何历史文化底蕴。

先说美食,这里到处都是“白鹿原老酸奶”“黑娃铁板鱿鱼”“田小娥粉汤羊血”,陕西的美食,在这里不过是“换了个皮”继续卖——并且价格更高。

当然,游客在这里更是找不到《白鹿原》书中描绘的场景,因此必然无法见到关中文化与当地民俗,见到的只是急功近利的商业化经营。尽管这里日接待游客量一度达到12万人次——我想这些人绝对不会再来第二次。

不去对接用户需求,深入挖掘当地的优势项目,总想照搬照抄、东拼西凑走捷径,结果只能是败光人气,运营几年便草草收场了事。

讲真的别把特色小镇“玩坏了”

中国人向来有一个特点,一些人见到某项事物有利可图,于是,便一拥而上(个人意见)。特色小镇的打造不是跟风赶时髦,更不是“请客吃饭”,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唯有拿出耐心和创意,一砖一瓦去建设、一草一木去培育。

因此,打造“特色小镇”,成事在人,也在于魂。

前者在于如何做好收入分配,让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与运营者充分调动积极性——这也是特色小镇商贩们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51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