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疫情下的掌灯人咸阳礼泉县支援

                            

题记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起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冰心

年12月18日晚,空气清冷。西安疫情形势严峻,亟待救援。

一声令,一声到!咸阳市市委市政府迅速召集礼泉、武功、泾阳、三原、淳化五县17名医学流调人员和名医学检测人集结,白衣为甲,逆行出征,星夜驰援西安。

01

长安大学南校区是此波疫情最为严重的区域,来自8个医疗单位的医生、护士、检验等不同岗位的礼泉县名医护人员就奉命驻守在这里。

礼泉县支援西安核酸采样队队长赵屯电话中告诉记者,“尽管大家都知道长大南校区是高风险区,但没有一个打退堂鼓,我们就奔着一个目标——抗疫,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别的。”

十多天来,无论雨雪,还是寒风,他们始终和长大师生并肩战斗在一起,衣宵食旰。

长大南校区共18个院系,3个教学区、7个住宅区,21栋宿舍楼,师生近2万人,疫情复杂,形势严峻。按照防控要求,每天一次的核酸采样是必不可少,除过固定点位,还有大量人员必须上门采样,其中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作为其中的住户,记者第一天就从邻里群看到一张照片:已是凌晨时分,做完最后一个采样,几个医务人员筋疲力尽蜷缩在楼梯过道里睡着了。这一幕,让长大师生瞬间破防泪目,心疼不已。

十多天来,礼泉采样队的医务人员就是这样夜以继日、不辞劳累,忘我战斗,吃盒饭、爬楼梯、路边歇已然成为工作常态。有的时候,接到紧急任务,他们必须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

“同志,赶紧歇下。”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小区住户看见他们如此拼命,总是忍不住劝说。

“没啥,还能坚持。”他们朴实的回答赢得了群众怜惜的赞美——礼泉娃实在。

“砰、砰、砰。”那是23日下午三点多的样子,记者正要带小孩下楼做核酸,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打开门一看,两名穿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领着采样箱子,拿着塑料袋包裹着的手机站在门外,过道的冷风嗖嗖地吹着。

“你们家是不是有个XXX小学的小孩居家做核酸。”一位女医务者和气的问道。

在确定无误后,她便趴在墙上登记信息,另一个男的熟练地给孩子采集。

当得知记者和另一个小孩还要下楼去做核酸时,他们说:“你们就别下去,人多,顺便给你和孩子也一做。”

担心小孩乱动,男医务人员蹲下身子,和蔼地逗小孩张嘴。“小朋友,是不是刚才吃糖了,张开嘴让叔叔看看。”

看着眼前暖心的一幕,想要记住他们,怎奈严严实实的防护服遮住了他们的容颜,只能看到,他们白色的衣服上用黑色签字笔写着的名字,女的叫王练,男的叫周周。转身下楼时,才看见他们背后都写着四个字“西安加油”。

02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榜样,筑牢防控“红色堤坝”,礼泉采样队在抗疫一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发出了“党员冲在前、考验在一线”的号召,让党旗迎风飘扬在长大防疫阵地上。

冬至那天,从凌晨开始,古城上空开始飘起了雪花。采样点上,已经没有了学生,只有他们朔风而立。天气变得愈加冷起来,跺脚、搓手压根抵挡不住寒冷。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在临时住所,不知谁起的头,大家就跟着唱了起来,声音不大,也看不见表情,但能感受到一种饱满的热情将那寒冷驱赶。

疫情还在继续,工作难度不减。电话那头赵屯的声音略显疲惫且已沙哑,他告诉记者,经过十来天的战斗,有些同志体力明显不支。于是有的党员就主动承担起人员组织、工作衔接和后勤服务。有一位女党员裴苏维工作几天下来,腰椎间盘突出,疼的几乎弯不下去腰,于是就让同事帮忙喷一下云南白药,吃上几片三七片。

“没事,我可以。”一边说着她的口头禅,一边又一次爬上楼梯继续工作。在她心里,觉得自己是党员,只要还站着,就要坚持。

那几天,年轻的小刘来了生理期,一天要持续10个小时的工作。当她脱掉防护服的时候,才发现纸尿裤上的血留到了脚跟,一直渗透裤子外面。看见这种状况,同事们眼泪直流,疼惜地吼道:“都成这咧!你这娃咋不吭声呢?”她强忍眼中的泪水,低下了头,怯怯地说,“我怕大家让我先回去。”

听到她这样的理由,大家再也忍不住,抱着傻孩子哭了起来。

刘洛洛和董红红是固定点位上的,平时采样都戴着口罩和面屏,须用比平时大几倍的音量交流,几天下来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带队负责人得知后,强行命令她们好好休息,和小刘一样,担心回家,她们连忙回复信息:领导,我身体已好,要求归队。

03

人偶然爬几次楼梯没啥大事,可是每天不停地攀爬,很难吃得消。礼泉采样队的医务人员工作大多是爬楼梯上门入户,这就非常考验腿脚功夫。

医院年仅20岁的女护士王汶,一整天下来,脚就磨出了血泡,于是她就咬牙挑破消毒,简单敷上创可贴又投入到工作中,一层一层地爬,鞋子都跑烂了。护士李佳骏口罩勒青了耳朵、薄薄的手套把手冻伤。和她们一样,回到住所,大家总会发现某某穿纸尿裤皮肤磨烂了、谁谁把自己药品送给队友了…

如此境况,她们没有一个人喊痛,没有一个人叫累,默默地将长大的夜空点亮。

来自县妇计中心的张馨怡,家里孩子还小,临出发前,她给公婆解释说西安疫情严重,急需医护人员,她决定报名参加。“家里有我们,你做好个人防护,放心去工作吧。”听了公公这句话,她将孩子抱了抱,含着眼泪狠心放下孩子就去了。“相比孩子,我觉得此刻的西安更需要我。”

十多天里,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偶尔结束早一点,尽管很累,她也要强打起精神和孩子视频。“妈妈。我想你了。我们爱你。”凝望着手机屏幕里懂事可爱的孩子,她再也忍不住泪水扭过头去。

“妈妈加油!”和她一样,来自县精神病院邵娟的孩子刚三岁,每天晚上也在视频用稚嫩的声音为妈妈加油,就像个小大人一样。

医院的李瑞,家有患老年痴呆的80岁母亲,长期靠他一手照料成了习惯。西安的这段日子,不管多晚,他都会坚持视频哄老人入睡。每当母亲问起你咋还不回家呢,他只好说:“马上就回来了。”回过头就偷偷抹泪,可第二天又默默地冲锋在前。

尾声

这支队里,还加入了几位已经退休的老人,马老师、刘老师和张老师。疫情面前,她们一点也不向年轻人示弱,一样每天爬楼梯采样,从不喊累、从不掉队。有一位闫振英老人,每次看见她们来,倍感亲切,总是嘘寒问暖,并亲自题写了“大爱仁德”“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的书法作品表达敬意。

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小丁(丁维)和同事在做核酸时,看见和自己儿女差不多年龄却在寒风里为了大家的生命如此拼命,心里十分的不忍,于是和多位老师、大妈们,自发地给他们送来了插线板、充电宝、烧水壶,甚至还有她们自制的暖心礼物——用耗油瓶和白醋瓶做的暖水瓶。一些学生制作电子海报,群众在单元门上贴上卡通画,还有小朋友用自己的舞蹈向她们致敬……

来时是异乡,归时是故乡。再冷的冬天也抵不过众志成城所汇聚起来的这一股股暖流。

虽然看不见他们的容颜,但长大校园的师生早已熟悉他们的声音,将他们的白色背影刻画在心里。他们宛若西安至暗时刻的掌灯人,将这里夜空点亮,让大家感到温暖,看到希望。

来源:《中国妇女报》

记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党柏峰

原标题:《抗击疫情

疫情下的掌灯人——咸阳礼泉县支援西安核酸采样队素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90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