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权大用一场空丹凤县自然资源局龙驹国土

北京皮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9051898.html
                            

他出生在陕南一个普通农户的家里,小时候是一个淳朴善良勤快的好后生。年,青春年少的他满怀金色梦想,穿上绿色军装,远赴千里之外的甘肃张掖参军,在火热的军营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得到命运青睐的他,从部队退役后在家待业不到半年,就当上了乡里的武装干部,端上了“铁饭碗”。

干事细心、待人热情的他,在乡武装部的平凡岗位上干了7个年头,凡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无不夸赞他的人品和工作能力。

由于各方面表现出色,人缘又好,年他转任当地国土所所长,开启了新的人生之路,前途一片光明。

在基层自然资源系统历经了30年漫长岁月后,他终因背叛初心,思想蜕变,一步步走进电网高墙。

他是谁?他就是商洛市丹凤县自然资源局龙驹国土所原所长张应军。

临近退休,他由人人称道的所长变成千夫所指的囚犯,这场人生悲剧,令人痛心和惋惜。

张应军走到这一步,只因没有把握好人生的航向,没有守住初心、控制住贪欲,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张应军是从什么时候起忘记了军人的优良传统、开始违规滥用职权的?这还得从年的初春说起。

当时,开发商刘某生受龙驹街办委托为育才学校征地。在此过程中,刘某生钻制度的空子,不办任何手续,私自购买雷某某等群众的12.亩土地,并在无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将所购买的土地划成17宗庄基地,分别出售给彭某某等人建房。其间,刘某生为确保庄基地顺利出售,向购买者承诺建房期间所有问题由他“兜底”处理,确保房屋建成。

吴索颜作

彭某某等购房者在违法建房期间,身为龙驹国土所原所长的张应军从未到现场进行勘测,群众议论纷纷。

转眼到了年2月,龙驹国土所联合多部门进行土地执法检查,发现彭某某等人违法建房的问题后,十分恼怒的张应军下决心要将彭某某等人已建成的房屋全部拆除,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佩服他的魄力。

刘某生为了兑现当时出售庄基时“兜底”的承诺,多次找张应军请求网开一面。从那个时候开始,张应军就已经在心里下好了一盘“互利共赢”的棋。

同年4月,张应军让刘某生将房屋已经建成的4户群众带到龙驹国土所,对外称要从严处理,实则张应军早就和刘某生对好了“暗号”,作秀给别人看,绝不会动真碰硬。

表面上,张应军安排工作人员按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所需材料,当场为4户群众制作了调查询问笔录、土地违法案件现场勘测笔录,并填写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土地违法案件调查报告、土地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土地行政处罚告知书等一系列法律文书,且依据刘某生和其他4户群众口述的面积,决定按每平方米30元的标准予以罚款,随后又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上述4户群众退还非法占用土地,没收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像模像样地照章办事,使得单位的同事对张应军更多了几分敬意。

但是谁也没想到,张应军所谓的一切从严执法,纯粹是做给大家看的。实际上,张应军对刘某生严重违法倒卖土地行为未作任何处罚。除对已建成房屋的4户群众做了简单罚款外,其余处罚事项一件也未执行。雷声大雨点小,根本没有按章办事。

张应军为了维护和刘某生的“哥们”关系,视法律为儿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肆意作为,对刘某生的违规违法行为,只是通过“以罚代批”等简单方式草草了事,使刘某生非法获利.68万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从工作失职渎职到非法收受他人礼金,张应军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年初,刘某生心怀叵测地走进了张应军的办公室。曾受张应军“庇佑”而发了横财的刘某生,为了继续得到张应军的照应,讨好地对张应军说:“你当了几十年国土所所长了,现在还住着两间老房子,说出去都让人笑话!我给育才学校征的那块地,安置完群众后还剩28间房庄基地,你要不要,要是想要了给你弄14间。”

一听到14间房庄基地,张应军又心动又害怕。心动的是整整14间房庄基地,自己奋斗一辈子也得不到;害怕的是一旦事情败露,肯定要受到法律制裁。刘某生继续忽悠鼓动,张应军的思想防线终于被巨大的诱惑击垮,利令智昏的他和刘某生达成了10万元购买14间房庄基地的交易。

为了将事做得诡秘一些,来日好逃避罪责,张应军让儿子张某给刘某生卡里打了10万元。可纸里怎么能包住火呢?

刘某生是个典型的“社会混混”,虽然收了张应军的10万元,但却迟迟没有给张应军划定14间房庄基地的具体位置。张应军怕上当,多次催促,仍没有结果。于是,不死心的张应军委托李某某从中撮合,最终把14间房庄基地的事落到了实处。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利弊相连,福祸相依的。当张应军拿到14间房庄基地的时候,由贪婪铸成的枷锁已经牢牢地套在了他的脖子上。

张应军从刘某生处违法购买的14间房庄基地,经丹凤县方元不动产信息中心测绘,该宗土地面积为.8平方米(1.亩);经丹凤县自然资源局认定,该宗土地为三类住宅用地;经北京中恒正源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估,该宗土地评估值为96.77余万元。因张应军让其儿子事前已支付给刘某生10万元,故其受贿数额为86.77余万元。

另外,经查,年、年、年、年,先后有4名群众在违法建房过程中,为了快速通过审批,顺利将房屋建好,每人分别给张应军送了1万元。

张应军作为一个所长,“官位”不高,权力也不算大,但他却利用手中不大的权利,胆大妄为收受贿赂。按他的说法,真是千不该万不该将公权力转化为自己谋利的工具,以至于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张应军在《忏悔书》中写道:“年以来,特别是近两年,由于自己年龄增大,身体不断出现问题,行将退休,看到别人都比自己生活得好,自己辛辛苦苦在国土所干了一辈子,连一块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心里有一种失落感。因此在工作中马马虎虎、应付差事,导致监察不力、执法不严,使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在违法案件查处中收受他人礼金,完全忘记了一个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使命,辜负了党和组织多年的培养和教育。更为痛心的是,自己在刘某生的多次鼓动下,忘记了一个国土人的神圣使命,知法犯法,从其手中购买了1.4亩土地。这种做法无疑是把自己出卖给了违法犯罪分子。这是党纪国法所不能容忍的、深恶痛绝的……”

年3月21日,商洛市商州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张应军作出判决: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5万元;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25万元,违法所得4万元全部予以没收,上缴国库。此外责令其退还涉案土地。

当张应军听到宣判时,浑身战栗,失声痛哭。头发花白的他戴着沉重的脚镣手铐被押上刑车,驶向高墙铁门的时候,悔恨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

张应军入狱前就患有脑梗,做过手术,本应等待退休颐养天年,而此时却要带着自己的罪孽和悔恨在监狱里度过6年。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会滋生腐败。“严是爱,松是害”,不忘初心不但要讲在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权力无论大小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都要正确行使,不能公权私用、徇私舞弊。张应军小权大用一场空的故事,值得世人警醒。

警示链接

出生在秦岭山区的张应军被任命为乡国土所所长,无疑是让家人欣慰、别人羡慕的。然而可悲的是,张应军滥用职权、违法乱纪、胡作非为,最终将自己送进了监狱,由一个幸运儿变成了不幸儿。

人穷就要贪?非也。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意思是无论境遇多么困苦,都应坚守节操,绝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之志。王勃借助《滕王阁序》抒发了自己虽怀才不遇、身陷困境,但依旧心胸开阔、立志报国的精神,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

宋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出身贫寒却洁身自好,他划粥苦读的故事至今都广为流传。范仲淹小时候是个穷苦的孩子。他两岁时父亲去世,为了生活,母亲带他改嫁到了朱家。朱家也很穷,无钱供他读书,他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常常读书到深夜。困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最使他感到困苦的就是每天的饭食,不要说可口的饭菜,连吃饱都不容易。每天他都会煮好一盆粥,待粥冷凝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腌咸菜下肚。

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读书期间,仍旧每日划粥而食。一天,一个同学来看望他,见范仲淹生活这样艰苦,很是同情。这个同学是官宦子弟,家中很富有。回家后同学向其父讲了这件事,其父就叫人给范仲淹送去了好饭好菜。过了几天,这个同学又来了。奇怪的是,送给范仲淹的饭菜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已经快发霉了。同学责怪范仲淹说:“常言道,君子不吃小人送来的食物,你是不是看不起我?”范仲淹赶紧表示谢意,他说:“不是我不感激您和令尊大人的厚意,而是我每天吃粥已经成习惯了,如果吃了你送来的好饭,贪图享受,怕以后就吃不下稀粥了。”同学听了深受感动,对范仲淹更加钦佩了。

靠着这种精神,范仲淹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反观张应军,身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把使命宗旨抛之脑后,不甘贫寒,任性用权,机关算尽太聪明,只落得铁窗内悔恨泪两行。

张应军案告诫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不忘来时路,真正做到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秉公办事,为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作者:纪大海张华宋婷婷)

来源:秦风网

原标题:《小权大用一场空!丹凤县自然资源局龙驹国土所原所长张应军案警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81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