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延伸鲜卑族汉朝时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冒顿(modu)单于击败,逃往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我国北方的乌桓族和鲜卑族,合称东胡族(北京门头沟斋堂东胡林村发掘的东胡林人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跟东胡族是两码事)。公元2世纪,鲜卑崛起,承继匈奴领地称雄塞北。西晋灭亡后,鲜卑族陆续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其中尤以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禁胡语等措施著名。北魏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灭。西晋至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分为三大支系。东部有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的大理段氏,曾被认为是段部南迁后在云南建立的地方政权,但缺乏相关史料支持。小说中大燕皇族世系表里的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等人物,在历史中却是真实存在的。就连表哥慕容复也确有其人。宇文泰原是西魏重臣,其子宇文觉废恭帝自立,建立北周。宇文化及是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孙,参与策划拥立杨广为太子;隋末叛乱弑杀隋炀帝。北部支系即拓跋部。代国后代拓跋圭建立北魏。西鲜卑即吐谷浑。大多数鲜卑后裔融入了汉族,由于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很多鲜卑人改汉姓。如拓跋氏改姓元,唐朝诗人元稹即拓拔鲜卑皇室后裔“胡笳夜奏塞声寒,是我乡音听渐难”,小说《莺莺传》原著,元代剧作家王实甫改编为《西厢记》。丘穆棱氏改为穆,有说《杨家将》里穆柯寨的穆桂英原型即为鲜卑后裔,是否确有其人尚有待考证。独孤氏改姓刘,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她的两个姐姐独孤般若是北周宇文毓皇后,独孤曼陀嫁给唐国公李生了儿子李渊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唐代宗的贞懿皇后是左威卫录事参军独孤颖长女。步六孤氏改为陆姓,贺楼氏改姓贺,尉迟氏改姓尉,著名门神尉迟敬德,墓葬在陕西礼泉县烟霞新村。另有其他部分分别融入契丹、蒙古族、朝鲜族等北方少数民族,根据线粒体DNA遗传学分析,锡伯族是拓跋鲜卑后裔。据考证青海省互助县土族中的霍尔人很可能是吐谷浑后裔,与其他民族相融合形成的。丝绸之路(黄)河(以)南道连接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丝绸之路,除了广为人知的张骞开辟的北线新疆一路,还有另一条线路——河南道。沿岷江和白龙江河谷西行,经大夏河和黄河干道河谷斜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连通四川和青海。铜奔马。瞧给这哥们儿累得嘴都歪了,它说:我太难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海湟水流域的戎羌民族与甘南居民便有往来,西晋以后五胡十六国时期群雄割据,张轨在武威建立前凉政权(-年),统治了河西走廊、新疆东部和青海大部分地区,河南道初步形成规模。(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于武威雷台汉墓出土,为“守张掖长张君”之墓,藏于甘肃省博。仔细看铜奔马,你会发现这家伙走路一顺边,与其他马匹前左后右、前右后左的步伐不同,它走起路来前左后左、前右后右。唐太宗昭陵六骏的特勒骠亦为此步伐。有说铜奔马为张骞出使西域求取回来的天马——今土库曼斯坦的汗血宝马。据说新疆伊犁马是天马与新疆本地马种杂交形成,吐谷浑进献给杨贵妃的青海骢也是天马与青海本地马种杂交培育的。在丝路沿线的马匹,有不少会走对侧步。而我国另两大名马河曲马、三河马皆无此技能。)舞马衔环银鎏金提梁(仿皮囊)壶,展示了唐玄宗时宫廷盛会舞马祝寿的场景。何家村遗宝,馆藏陕西省博。虢(guo)国夫人游春图唐张萱宋代摹本现藏辽宁省博虽然不知道究竟哪位是“却嫌粉黛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虢国夫人(杨贵妃姐姐),但是正中梳坠马髻、着红裙的女子的坐骑是一顺边,可能是青海骢。美人宝马,它不香吗?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迁至甘青一带。当时的丝路咽喉河西走廊受中原战乱影响无法通行。只能改道兰州-西宁穿祁连山至张掖,或经青海湖北岸,穿当金山口至敦煌,或经格尔木穿阿尔金山口至若羌。经过二个多世纪的经营,吐谷浑掌控的河南道成为设施完善、线路固定的国际贸易通道。现在的甘南甘加乡八角城遗址就曾是河南道上的丝路明珠。但随着吐谷浑国势渐微,隋唐一统天下建立广阔的疆域,丝路北线恢复通畅,河南道逐渐蜕变为地域性通道。从地势上看,丝路北线更加平坦畅通,河南道多需穿山过岭、崎岖难行。航拍八角城南宋末年,西夏占据河西走廊,丝路北线再次阻断。中日合拍电影《敦煌》以此为故事的时代背景。北宋王朝联合当地少数民族,重新开通河南道。但宋退居江南一隅之后,致力发展海上丝路。明清时,河南道归于沉寂(扎西同学就是甘南藏族,说不定有吐谷浑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