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昭陵被盗过几次李世民头骨成土豪玩

唐代帝陵从唐太宗李世民葬九嵕山开始,除唐高祖献陵,唐敬宗庄陵,唐武宗端陵和唐僖宗靖陵为封土起陵外,都构筑在山上。

九嵕山,zōng

广袤千里的关中平原北部,突兀着一座海拔高达米刺破青天的山峰,它的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把它高高拱举。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它因而得名九嵕山,或称“九嵏山”。九嵕山岚浮翠涌,奇石参差,百鸟在林间歌唱,苍鹰在峰顶翱翔,流泉飞布,众山环绕,衬托得九嵕主峰孤耸回绕。唐朝初年,唐太宗带兵打仗和狩猎,多次经过九嵕山一带,非常喜欢九嵕山的挺拔奇绝和美丽风光!

唐太宗贞观十年(年),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曾说:“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这引起了太宗的忧虑!

唐太宗昭陵

一年后,唐太宗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病危,临终时,语重心长地对太宗说:“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太宗满怀悲痛答应了长孙皇后的请求,在皇后崩后,将她安葬在九嵕山新凿的石窟之中,陵名“昭陵”。昭陵的定名,应该也是选取了一个“集帝王之气”和“文治武功”之意歌功颂德的美好字眼。

李世民特意刻碑告诉大家,之所以不学前代挖地几十米建立庞大地宫立树立厚厚的封土的墓葬形制,主要是因为,“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昭陵内部

翻译过来就是,朕作为一代帝王,都是以天下为家,不会将人间的物品带入陵墓占为己有,如今我的地宫之中,就不会存放那些珍宝,只是以泥和木料做些陪葬的道具,这样就可杜绝盗墓者贪婪的欲望,免得他们惦记。

他虽反复解释,因山为陵,不藏金玉,是为了俭薄,实际上他心里面这样做主要还是想利用雄伟山势防止陵寝被盗,以免尸骨不全!

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的昭陵,就此也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

说是节俭,实际上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光是为他入葬昭陵唐帝国便倾尽财力物力人力花费了整整13年为昭陵修建了雄伟壮丽、“闳丽不异人间”的地宫。据记载,昭陵壮观雄伟为以往帝王陵寝无法比拟,陵墓凿工建筑,非常幽深,直接在南面山腰凿深75丈,也就是说从入口到墓室约米,前后建有5道巨大石门.从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块大石砌成,每块石头重2吨,石与石之间相互铆住。

兰亭集序

墓内建有东西2厢,整个陵寝堆满了各式各样价值连城的殉葬品,甚至有史料说,随葬品墓道当年放都放不下啦!除了数不尽的金银珠宝,书法爱好者李世民甚至还将到还有许多前代著名书法家,如三国钟繇、晋朝王羲之等举世无双的墨宝也都深埋其中!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全文出现21个“之”字,然而字体不重,每一个“之”字都形态不一各有千秋;又因为是醉酒后所写,文中会有涂改和错别字,甚至有的字忘了写另外一半。

可是就算是涂改,也依然被改得尽善尽美,真乃一绝也!最厉害的是王羲之的字,写法如行云如水一般潇洒自如,其章法不拘一格,字形千姿百态,各有独特面貌,整部作品给人一种恢弘大气的感觉。如此一部书法作品绝对是旷世的无价之宝啊,无愧于“天下第一书”

昭陵壁画

传说李世民生前十分喜欢书法艺术,尤其是对王羲之这部作品《兰亭集序》极为神往。

唐太宗能到书圣的《兰亭集序》手段不可不说手段过于下三滥,当时他听闻《兰亭集序》珍本,落到了辨才和尚手里后,心痒难耐,便派让你前去钓鱼式索要。先扮作书生模样带着王羲之的几件作品找上门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和尚深不以为然,便真的拿出了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真迹。马上一翻脸,对方直接拿出李世民的诏书,夺走了!真迹。

李世民对《兰亭集序》真迹爱不释手,一有空便认认真真观摩把玩。临咽气前,还再三嘱托太子一定要将《兰亭集序》陪葬。从此,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兰亭集序》真迹消匿于世。

黄巢起义

除了多的无法估算的殉葬品,仅昭陵陵园占地面积2万公顷,周长达60多公里,目前发现的陪葬墓就高达座,墓主人如程咬金、尉迟敬德、秦琼、魏征等都是唐太宗一朝的皇室贵胄、公卿将相,陪葬人数远远超过人,或有多人;陪葬墓数目之多,是历代帝王陵寝之冠。

但李世民误食藩僧神药、年仅53岁便暴疾不救而亡后!他万万没想到,昭陵在他死后不仅被盗,还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盗墓,不仅举帝国之力搜集而来的陪葬宝物被洗劫一空,就连李世民本人的遗体也惨遭破坏。

第一次盗掘昭陵的乃是唐末的吟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大魔头黄巢,率军攻破长安后,为了40万军队的给养,他学起了当年军阀曹操的招,到处盗掘汉唐帝陵,像李世民的女人和他儿子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也是差一点惨遭毒手!

乾陵

黄巢大调出40万士兵,跑到乾陵所在的梁山西侧开始挖掘。不久,半座梁山铲平了,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可乾陵,死活找不到入口。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这才被迫欣欣而逃。黄巢他笨到家了,乾陵是坐北朝南的,他挖反了!

而武则天前老公的李世民的昭陵,尽管没有黄巢盗开昭陵的记载,但昭陵宏大的地面建筑应该全被黄巢所焚毁和破坏!

第二次盗掘简直就是毁灭式的,公元年唐帝国已经灭亡一年了,昭陵被当时占据雍州的军阀温韬率军彻底盗掘了。

黄巢沟

除了武则天的乾陵其余境内全部唐朝陵寝悉数被洗劫一空。为啥武则天的乾陵又逃过一劫!说起来很神奇啊,在温韬准备公开挖掘武则天的乾陵时,忽然风雨大作狂风四起,工程被迫停止,只得改期。天气好了那就继续挖吧。可奇怪的是,后来每到准备挖掘乾陵时,都会出现风雨交加的天气,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于是有下属提醒他,这可能是鬼神相护,温韬这才放过了乾陵!

但昭陵就没这么好命了!

要知道,你陵墓修得如何固若金汤只要被找到进入墓室的墓道,那就悬了。温韬没黄巢有文化,但人家有脑子,他先不耗费精力开挖,而是先命令士兵对九嵕山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由于山势险峻,用尽各种办法墓道口就是找不到。就在温韬快要绝望的时候,老天爷给脸,拼命下起了大暴雨,这连续强降雨的冲刷,一处山体便塌陷了。温韬敏锐地觉得,有戏!来到现场一看,塌陷的地方有个大洞,很明显都是刀斧开凿过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温韬大喜过望,他断定,搞不好这就是墓道于是不等雨停,立刻命令士兵向下开掘。这一挖果然挖到了李世民长眠之所!

温韬

被打开后,温韬兴奋异常,还亲自下到昭陵地宫,当面指挥,将昭陵之全部珍宝,全部盗出。车拉马驮,动用了几千名士兵,花了一个多月的才基本盗完。

坊间一直传闻,温韬曾经把太宗最喜欢的包括《兰亭序》在内的珍贵的书画盗出,可他行伍出身大老粗,看上的只是装裱于书画外的华丽绸缎,为了得到他们,温韬竟然直接将无价之宝的书画作品全部撕毁。那么旷古神作到底有没有被毁,还是盗出“钟王笔迹,且遂传人间?至今仍是个“千古之谜”!

作为千古一帝,李世民历史上到底长啥样,并没有明确记载,流传的国画中也许能窥见一斑,但关于开李世民死后的模样,史书倒是有这么一段珍贵的记载!

唐太宗画像

这次丧心病狂的盗掘,据温韬的外甥郑玄素回忆,他当时是跟着温韬一起进的昭陵,走到盛放巨大棺椁的的墓室,直接看到被劈了棺材的李世民尸体已经完全腐烂,身上值钱的应该都被扒干净了,是头发散乱,干瘪的头颅用一玉架支撑着,情形惨不忍睹。

可温涛并没打算放过李世民,李世民的遗骨也被他特别处理了!在后来宋代的史料笔记《嘉祐杂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说赵韩王客长安,购唐太宗骨,葬昭陵下。一豪姓畜脑骨,比求得甚艰。

赵韩王就是北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开国功臣赵普,成名前曾到长安玩,机缘巧合之下,他偶然间接触到了李世民的遗骨,便花大钱买来复葬于昭陵之下。很明显,遗骨应该买的时候不是一整副,而是七零八落散落民间,其中最难买到的是李世民的脑骨也就是颅骨,被当地一个土豪收藏当做了玩物,当摆件还是当盛器?不知道,赵普于心不忍,是想尽办法终将李世民脑骨搞到了手,将李世民的遗骨又藏回昭陵入土为安。

赵匡胤与赵普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温韬!其盗墓甚至对后世的陵墓制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太祖郭威对温韬疯狂盗取唐朝十八位帝王的陵墓深有感叹,并因此对他自己的身后之事多次强调“瓦棺纸衣”的薄葬原则。

但是,近些年来,不断有学者对新旧《五代史·温韬传》所载盗掘昭陵事提出质疑,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认为昭陵未被温韬盗掘。首先,学者们认为,温韬当时为耀、裕二州节度使,掌义胜军。

在唐十八陵地区,温韬的势力范围只涉及三原、泾阳北部及富平西北而已,而乾陵所在的乾县、昭陵所在的礼泉县都是李茂贞的地盘。温韬名义上虽是李茂贞的义子,实质各怀鬼胎,温韬不可能到昭陵来作案。

唐太宗昭陵

如果温韬真的盗掘唐陵,那也只能是其辖区的唐陵。另外,学者们认为,既然温韬盗掘了昭陵,盗出了“钟王笔迹,且遂传人间”,为什么从那时起至两宋,甚至迄今,都没有发现《兰亭序》之类“钟王笔迹”在人间流传?以钟王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其“笔迹”、“纸墨”流传人间后一定会有更多的记载和临摹品,但却泥牛入海,毫无消息。因此,他们反证史书记载有误。但愿这种良好的愿望能是事实。

总之,唐太宗李世民,历史上何等气壮山河的一代雄主,费尽心思想为自己营建永世沉眠的陵墓,不曾想依然落得如此凄惨下场,不禁令人唏嘘!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06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