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夺嫡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年1月23日-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任皇帝,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为后世争相效仿的明君典范之一。出自陇西成纪,年至年在位。唐高祖李渊次子,母亲太穆皇后窦氏。他在灭亡东突厥汗国之后,被九姓铁勒、西域诸国国王、吐火罗叶护尊称为“天可汗”。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于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隋末群雄,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在位时间只使用一个年号贞观。

李世民登基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以及为唐朝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其真迹今仅存晋祠之铭并序碑刻。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1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葬于昭陵。

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图为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

早年经历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十二月戊午日(年1月23日),李世民出生于岐州武功县,是当时担任隋朝岐州刺史的汉族官员李渊与窦氏所生的嫡次子。窦氏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按长幼顺序为:李建成、平阳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隋炀帝大业九年(年),他的母亲在涿郡(治今北京市西南)病逝,鸿胪寺治礼郎高士廉看中了李世民,把外甥女长孙氏(登基后称长孙皇后)许配给李世民为妻。

隋大业十一年(年),云定兴被授以左屯卫大将军,奉命援救在雁门关被突厥始毕可汗所率大军围困的隋炀帝。隋炀帝派人把诏书绑在木头上,放进汾河让诏书顺流而下,希望有人看到诏书前来救援。云定兴向各地招募愿意出征的军士,李世民那年只有十六岁,前去应募从军,被划归云定兴的帐下。云定兴手下只有两万新兵,且多是步兵。李世民向云定兴建议:突厥敢围困天子,是认定我们没有援军。不如我们把军队前后拉开,延绵数十里,让敌军白天看见旌旗招展,晚上听见钲鼓声声,误以为大军压境,如此才能不战而胜。若他们知我虚实,两兵相接,则胜败难料。云定兴采纳了李世民的疑兵之计攻突厥,突厥兵看到隋军浩浩荡荡络绎不绝,果然以为隋军大批救兵到,于是解围撤退。

隋大业十二年(年),父亲李渊升任隋朝右骁卫将军。大业十三年(年)正月,李渊又迁任太原郡留守,李世民也跟随到太原,李建成、李元吉和他们的异母弟李智云留在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李世民时年十八。高阳魏刀儿,自号历山飞,十分骁勇,率兵来攻太原,李渊率兵攻打,不幸深入敌阵,无法冲出重围。李世民以轻骑突围而进,张弓射敌,所向皆披靡,救李渊于万众之中。其后敌步兵又至,李渊与李世民又奋击,大破敌军。

唐太宗时期与西域诸国战争示意图

晋阳起兵与唐朝建立

隋朝各地反声四起,战火弥漫,民不聊生。李世民准备举义兵,于是抚恤百姓,礼遇士兵,散财养客,江湖人士、侠客义士,莫不愿效死力,为李唐起义兵做好充分准备。李世民在太原结纳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人,与晋阳宫监裴寂和晋阳县令刘文静商议劝谏父亲李渊起兵反隋。东突厥支持的定杨可汗刘武周占领了太原附近汾阳宫,隋炀帝不满李渊和马邑郡太守王仁恭无力阻止东突厥入侵。隋炀帝要将李渊和王仁恭捉拿带到江都问罪,还没有成行,又将其赦免。

当时,有李氏取代杨氏的谶语,隋炀帝因为担心李浑的侄子李敏(炀帝的姐姐杨丽华的女婿)会应谶为帝,因此诛杀了李浑家族。李渊非常担心,在李世民、裴寂的鼓动下,决心起兵反隋。偷偷召唤李建成、李元吉从河东,女婿柴绍从长安前来太原。七月,李渊诛杀了隋炀帝派来监视他的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接着打着“勤王定乱,迎回隋天子”的旗号,正式开始于晋阳县起兵,并且得到李氏宗族、姻亲的响应,是为晋阳起兵。李渊以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

李渊派刘文静出使东突厥得到了始毕可汗的支持,派李建成、李世民夺取西河郡。六月,正式起兵。李渊自为大将军,以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为左右大都督,以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进兵大兴城(长安)。

七月,李世民随李渊出征,李渊在山西霍邑与隋将宋老生二万精兵相持于霍邑。恰值久雨粮尽,李渊与长史裴寂议论,不如暂且回太原,以后再图谋举事。李世民恳求李渊不要退却。李世民说:“原本兴立大义是为了拯救百姓,应当先攻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到小敌就回师,恐怕随从起义之人将会一朝解体。回去守太原一城之地,这不过是贼寇所为罢了,怎么能保全自己!”但是李渊不采纳,催促命令引军出发。李世民遂大哭于外,声闻帐中。李渊召问其故,李世民说:“现在部队凭借正义而出动,前进、战斗就必定胜利,退回就一定会散伙。大家散伙于前,敌人趁机追击于后,死亡将顷刻而至,因此悲伤。”李渊醒悟而停止撤兵。

八月,雨停,引师取霍邑。李世民怕宋老生不出战,于是率领数名骑兵先到霍邑城下,拿着马鞭指点比划,好像围城样子,以激怒宋老生。宋老生果然发怒,开门出兵,背城列阵。李渊与李建成一起列阵于城东,李世民和柴绍列阵于城南。老生指挥兵士迅速前进,先逼近李渊,这时李建成忽然坠马,宋老生趁机进攻,李渊与李建成部队往后退却。李世民自城南高地率领两名骑兵急驰而下,冲断了宋老生部队,又领兵奋力进击,敌军大败,各扔掉兵器逃跑。宋老生退回到城门,城上闸门放下,宋老生手拉绳子想上城,被砍死,于是霍邑平定。

到了河东,关中豪杰争着奔赴参加义军。李世民请求进军入关,开永丰仓赈济百姓,收服群雄及众豪杰来谋取京都,李渊同意。从龙门渡黄河,先定渭北。关中有其女李三娘等人起兵响应。京都附近官民及豪杰绅士到军门请求献身报效义军者日以千计,扶老携幼,满于麾下。李世民收纳英俊,择才而用,远近闻者,皆来投靠。

唐军在泾阳宿营,有优秀兵士九万名,击破贼寇胡人刘鹞子,兼并其部下,留下殷开山、刘弘基屯驻长安旧城。李世民自己带兵奔赴司竹,盗贼首领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都来相见,停留于阿城,获得兵士十三万人。长安父老送牛酒到营门劳军者不可胜数,李世民都加以慰问,然后送走他们,东西一概不收。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接着与大军一起平定京城。

十一月,李渊攻克大兴,以代王杨侑为皇帝,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李渊自为大丞相、唐王。攻克隋大兴城后,李世民官拜京兆尹、受封秦国公。年,迁赵国公。三月,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定都大兴,易名长安,唐朝建立。李世民拜尚书令、晋为秦王。

统一中国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最终统一中国。自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

其一,破薛举,浅水原平定陇西薛仁果(薛举之子),平定祖宗之地。

其二,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消灭北方地方军阀。

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消除河北、河南的地方势力。

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武德四年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辟弘文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一个小内阁。

玄武门之变与即位

年,李渊建立唐朝为唐高祖,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高祖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高祖却犹豫不决。太子李建成随即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共同排挤李世民。同时,高祖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此后,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李世民曾在李建成东宫饮酒,吐血数升,怀疑李建成下毒。

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李世,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高祖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太子府率更丞王晊告诉了秦王: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李世民,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年7月2日),李世民在首都长安城宫城的北门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此后高祖让出军政大权予秦王,而建成、元吉则被宣布为作乱者,诸子则遭诛杀并从宗籍中除名。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八月初九甲子日(9月4日),高祖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当年十月,追封李建成为息隐王,李元吉为海陵剌王。次年改元贞观。年,追复李建成为隐太子,李元吉为巢剌王,并将皇子李福过继李建成为嗣(后来另一皇子李明也在唐高宗年间被出继李元吉为嗣)。

贞观二年(年),当时的人口已因隋末战争而锐减,此时唐朝只有万户,经太宗君臣23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至唐高宗永徽三年(年),人口达到万户,奠下了高宗、武则天、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二年四月二十六壬寅日(年6月3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唐朝统一全国。贞观四年(年),太宗令李靖出师塞北,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灭亡东突厥,太宗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在位期间,积极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加强科举制等政策。

在民族政策方面,《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曾对他的左右大臣说:“自古帝王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视朕如父母。”,然而《贞观政要》却记载着唐太宗道:“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徵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太宗本身也是个既英武又善辩之人,但是有鉴于帝位得之不易,加上隋炀帝本人亦以雄健尔雅善辩闻名,隋却因此铸下灭亡的大错,因此在位期间,太宗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多次,在廷上直陈太宗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太宗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晚年的太宗因国富民强,纳谏的器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年,唐室文成公主下嫁于吐蕃的松赞干布。

太宗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另外,太宗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称“飞白”,闻名后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晚年太宗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李治,总结了他的施政经验,同时自评一生功过。史家曾疑太宗生前,指定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为陪葬品。近年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研究,《兰亭集序》应该不在太宗之昭陵,而在高宗、武则天所合葬的乾陵之中。

唐太宗与身边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等的对答也在开元十八(年)、十九年间被吴兢辑为《贞观政要》一书,以发扬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精神。

灭东突厥与薛延陀

武德九年(年)八月,因唐朝发生玄武门之变,政局不稳,东突厥伺机入侵,攻至距首都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刚刚即位的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骑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唐语林》记载太宗“空府库”赠予颉利可汗金帛财物,以求突厥退军,并与之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之后,太宗励精图治,并且挑拨颉利、突利二可汗和突厥与铁勒诸部的关系。年,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反对颉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落对其变革国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满,另立薛延陀为可汗。突利可汗也暗中与唐联络,并与颉利可汗决裂。同时东突厥又遇到大雪气候,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突厥势力渐弱。太宗于年八月任命李靖、李世、柴绍、李道宗等为行军总管,出兵征讨东突厥。年三月颉利兵败被俘,东突厥灭亡。唐朝在东突厥突利可汗故地设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颉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云中都督府。

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乙失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表面臣服于唐朝,暗中却扩充自己的力量。年,太宗试图恢复东突厥,立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为避免新恢复的东突厥站稳脚跟,与其进行了多次战争。为保住东突厥,李世在年进攻薛延陀,并取得了胜利。但是年,趁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机会,薛延陀部队发起新一轮攻势,击败东突厥,迫使阿史那思摩逃回云州。随后,高句丽寻求薛延陀援助,但夷男希望避免与唐朝直接战斗。年,夷男死后,他的儿子多弥可汗拔灼开始和唐军作战。年,唐军反击并打败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回纥、铁勒等部落出兵,将他杀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灭亡。太宗于铁勒故地设六府七州:瀚海府(回纥)、金微府(仆骨)、燕然府(多滥葛)、卢山府(思结)、龟林府(同罗)、幽陵府(拔野古)。七州:皋兰州(浑)、高阙州(斛薛)、鸡鹿州(奚结)、鸡田州(阿跌)、榆溪州(契苾)、蹛林州(思结别部)、窴颜州(白霫)。由燕然都护府管理,治所在阴山之麓(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辖境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贝加尔湖的整个蒙古高原。

和亲吐蕃

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与唐朝修好,唐朝也派臣入蕃。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唐朝不允许。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唐朝属国吐谷浑从中作梗,亲自指挥大约20万吐蕃军,开始攻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但同时松赞干布又派遣使者到唐朝国都长安再次请求,并宣称他们打算欢迎公主。唐太宗派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指挥5万军队,执失思力、牛进达、刘简协助,援救松州。与此同时,吐蕃军正在围困松州的首县-嘉诚(今四川松潘),但唐军先遣部队在牛进达指挥下,打败了吐蕃军。唐军在松州大胜吐蕃军,但唐朝也见识到了吐蕃的力量。年,松赞干布又派大臣禄东赞使唐求婚,唐太宗便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并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年文成公主入蕃,《新唐书》记载松赞干布亲迎于柏海,文成公主进蕃时把各种汉地的生产技术转入吐蕃。

设立安西四镇

唐太宗灭东突厥后,开始对西域(即现代新疆和中亚地区)的西突厥以及一些松散结盟绿洲国家的施加军事实力,其主要针对西突厥,以恢复两汉以来对西域的统治。高昌王麹文泰与西突厥欲谷设联合,阻碍西域商路,进攻唐朝的伊州。年冬,太宗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昌王麹文泰。年,唐军至碛口,麹文泰惊惧而病死。其子麹智盛即位后不久,侯君集围城,麹智盛降唐军。高昌国三州、五县、二十二城,八千户、三万余人归属唐朝,高昌国结束。唐朝在高昌设置西州。

吐谷浑可汗伏允听信大臣天柱王的建议,屡次侵犯唐朝的西部边境,年,扣留唐朝使者赵德楷,六月,太宗以段志玄为行军总管,讨伐伏允,十二月,又以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为行军总管,大举讨吐谷浑。年,伏允败走,被部下所杀。伏允之子慕容顺杀死天柱王,自立为可汗,投降唐朝,太宗册封慕容顺为吐谷浑可汗。慕容顺死后,年,太宗册封慕容顺之子诺曷钵为吐谷浑可汗。

年,唐朝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用以针对西突厥和管理西域。年,西突厥的盟友焉耆攻打西州,安西都护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讨伐依附西突厥的焉耆,占领焉耆,俘虏国王龙突骑支,但后来焉耆再次脱离唐朝。年,唐太宗派遣阿史那社尔、郭孝恪率军讨伐依附西突厥的焉耆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征服两国。然后疏勒和于阗归附唐朝,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国,史称安西四镇。

贞观四年,西域诸国君主在长安尊称太宗为“天可汗”,意为天下总皇帝或天下共主。“天可汗”除了是一种对唐朝皇帝的荣衔,还是一种有实质意义的国际组织体系,以维持当时各同盟国的集体安全。

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示意图

征讨高句丽

年,高句丽东部大人渊盖苏文杀死荣留王后立高藏为王并自封为“大莫离支”摄政。为征讨渊盖苏文和保护唐朝的盟友新罗,唐太宗认为有必要对高句丽开战。年,太宗率领李世张亮和长孙无忌统军10万亲征高句丽。年,太宗冲破高句丽的防线准备攻打高句丽国都平壤,似乎大功在即。不料在安市(今辽宁鞍山)受阻,再也无法前行。在这之后,太宗对高句丽的进攻仅维持在一些小规模的突袭。年,唐朝与回纥击灭薛延陀后,年,唐太宗令牛进达率兵从海上、李世辽东半岛。年,太宗再派薛万彻率军从海上攻打鸭绿江口。随后,唐开始集结陆海部队准备在年再一次大规模攻高句丽。不过太宗于年去世后,新皇帝唐高宗暂停东征的计划。年,高宗联合新罗灭亡高句丽,载籍户数69.7万。并建立安东都护府等加以控制辽东。

贞观疆域

年至年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疆域不同颜色表示唐太宗李世民征服的亚洲地区

山西(年,李世民鼓励父亲、太原太守李渊起兵反隋)

隋之唐国公(年)建立唐朝(年,年前完全拥有前隋领土)

削平东突厥(年-年)

以上三部分为唐太宗固定统治的疆域

吐蕃接受唐的册封(年-年)

平定西突厥(年-年)

并绿洲(年-年:绿洲北部;年:绿洲南部)

征服高句丽(年-年)

颜色最深的两色为唐朝固定的疆域,较浅的西、北二方受唐廷之边政之都护府管辖,西方之吐蕃则仅结亲同盟友好往来(不包括灭高句丽之后所设的安东都护府之辖境)。边界为标示唐室律令影响力之用,非终唐世皆如是。

在北方,贞观四年(年),唐军灭亡东突厥,漠南成为唐势力范围。贞观二十年(年),又一举消灭了薛延陀汗国,至此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皆为唐的势力范围。唐朝廷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建立了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后改名余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

在西北,贞观四年,唐朝廷在伊吾七城设立西伊州,开始经营西域。贞观二十二年(年),郭孝恪击败龟兹国,把安西都护府治所迁至龟兹。

在东北,年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未果,唐高宗在年乃联合新罗灭高句丽,设立安东都护府。

在青藏高原上,吐蕃日渐兴起,至六世纪末与吐谷浑、苏毗为高原上三大势力。七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即位,统一了高原,又征服了位于西藏西部的苏毗、阿里地区的羊同和尼婆罗(今尼泊尔)。松赞干布于年遣使与唐朝修好,唐朝也派臣入蕃。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唐朝不允,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唐朝属国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入侵吐谷浑,唐军在松州大胜吐蕃军。年,松赞干布又派大臣禄东赞使唐求婚,唐太宗便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并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吐蕃赞普遂接受唐朝的册封。

晚年失算渐不克终

面对自己空前的文治武功,太宗到晚年也出现一些过失。首先纳谏不如贞观早期积极,比如贞观十年,魏徵发现他“渐恶直言”。其次奢侈之风日重。不过晚年他还是能反省自己过度奢靡的错误。司马光说唐太宗:“好尚功名,不及礼乐,父子兄弟之间,惭德多矣”。同时,太宗晚年也由早年的清静转为奢纵,营建宫殿,计划封禅泰山等,并自辩“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魏征因此谏到“恐非兴邦之至言,岂安人之长算?”不过由于太宗晚年能够清醒认识自己的问题,所以也能进行调整,因此虽然太宗晚年存在这些过失,最终没有出现败亡的危机,“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维持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诸子夺嫡

《资治通鉴》记载,太宗贞观十七年废太子李承乾之后、改立李治为皇太子之前,李世民之三子一弟(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五子李祐、及七弟李元昌)俱谋取帝位,致太宗心灰意冷之曲折,史载:“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

去世

贞观二十二年(年)正月,唐太宗撰写《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贞观二十三年(年),唐太宗得了痢疾(一种传染病),医治最终无效(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年7月10日),唐太宗李世民崩逝于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内,享年五十一岁,在位二十三年,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唐高宗上元元年(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安葬于唐昭陵(位于今中国陕西省礼泉县东北50多里山峰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49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