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7日上午,江苏省仪征市新集镇联盟村。老兵姜士明早早地就在村道路口,庄严地更新并升起国旗,迎接城区一批新闻单位记者的来访。50岁的人了,还有这份激情,坚持25年在自家庭院升国旗,以此来践行爱党、爱国、爱军队的梦想和初心。
当一名守护首都安宁的兵
年,姜士明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经过一层层严格的筛选,作为当年为数不多的政治条件兵,光荣地成为北京卫戍区警卫一师的一名战士。每天,国旗护卫队战友,所进行的升降国旗仪式,让姜士明热血沸腾。于是,当兵不久的他,每天早起步行到天安门,观看战友升旗活动。从此,国旗情结在姜士明心中扎下了根。
在同批兵当中,姜士明被战友们称之谓:“小秀才”,这不仅仅他是同批兵中,为数不多的几名高中毕业生之一,而且还能操笔采写新闻报道。年初,陕西省“苹果大王”高良佐,千里迢迢从陕西省礼泉县带着苹果等慰问品,来到首都看望和慰问姜士明所在的北京卫戍区部队官兵。姜士明详细记录这位陕北汉子拥军情怀,并将整个拥军活动过程采撷下来,整理成新闻报道,发到了首都多家新闻单位,《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别刊播了姜士明采写的稿件。这一“炮”打响后,姜士明的写作能力,得到位部队首长重视,他随即被调到机关通讯报道培训班,负责单位新闻报道的挖掘和采写、培训。稿件采写好了后,姜士明还要负责向新闻单位投送,为了不影响新闻报道时效性,姜士明钻地铁、挤公交、骑自行车,第一时间将稿件送到报社,送到编辑手中。他的热情和执著,赢得了新闻单位编辑的好评,北京军区《战友报》、民政部《中国社会报》等众多媒体纷纷刊用姜士明采写的新闻,给部队宣传工作增添了丰采。
年8月的一天,姜士明像往常一样,在采写好稿件后,骑自行车到新闻单位送稿。途经北京日报附近时,看到一名女青年发生晕厥,嘴上吐白沫,躺在路边无人过问。身着军装的姜士明,看到此情此景,义无反顾地架起自行车,喊上附近值勤的保安,共同协力将这名女青年,医院急救。在医院抢救期间,姜士明将身上80多元机动资金,作为押金为女青年先为垫付,医院。直到这位四川籍女青年病逾后,找到卫戍区部队查到姜士明,部队首长才知道姜士明做好事不留名。此事被部队同行挖掘后,“姜士明做守护首都安宁一兵”的新闻,刊登上了北京军区《战友报》上。
做一名维护乡村平安的民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姜士明怀揣着服役期间军地授予的一摞荣誉,回到了故乡。
五年从军生涯,让姜士明人生收获的是满满的正能量。“退役不褪色,永褒革命军人本色”。这句话,不仅仅是退役时的宣誓,更是姜士明回归家乡后的座右铭,成为守护乡村的一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打工、养家、糊口的同时,姜士明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活跃在村组田头、左邻右舍,向乡村群众传递正气,弘扬正能量。
姜士明身材瘦小,却能以一己之力,震慑住一名横行乡里“村霸”,这就是一个邪不压正的典型案例。上个世纪90年代,联盟村有个外号叫“淌来生”的村民,是周边乡村闻名的“村霸”。他不仅脾气暴,还喜欢喝酒,喝了酒就喜欢滋事,烧村民草堆,砍村民脑袋,全村上下,都对其敢怒不敢言,村组社员更是怨声载道。
身在市区邮电局打工当保安的姜士明,对“淌来生”的“村霸”行为早有耳闻,却始终没有正面接触过“淌来生”,因而不能贸然行事。年一个夏日的上午,姜士明早班回村,在回家的村道上,遇到了“淌来生”正在作恶。只见“淌来生”一手揪着一名村妇的头发,一手拖着躺在地下的村妇,嘴里还在不停地威胁着,大声恐吓和辱骂这位村妇,围观的村民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劝阻,眼中都散发着一种恐惧和憎恨的神色,可见,村民怨恨“淌来生”久矣。
“‘淌来生’住手,联盟村不是你撒野的地方,再不停下来,我就报警抓你!”身着保安服装、一脸正义的姜士明,大声吓阻‘淌来生’暴行。五大三粗的“淌来生”看到身材瘦小的姜士明前来打抱不平,一脸不屑地说:“滚,敢惹我,抓你就像抓只小鸡,一掌就能拍死你!”面对“村霸”“淌来生”的嚣张气焰,姜士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就近找了一家公用电话,拨打了“”报警电话,并如实向出警的警察讲解了“淌来生”施暴村妇的情景,协助警方对“淌来生”施暴的证据搜集。在现场几名村干部和党员的支持下,姜士明一不做、二不休,将“淌来生”近年来作乱乡里、为害百姓的典型案例,一一列举出来,形成书面举报材料,然后让全组村民签字作证,上报到政法机关进行实名举报。“淌来生”验证了一名老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在寻求村民签字时,就连“淌来生”直系亲属也认为,“淌来生”到监狱里蹲几年有好处。“淌来生”因长期欺凌乡里,霸凌左邻右舍,成为事实上的黑恶势力,被人民法院判刑三年六个月。
这件事给姜士明很大启示:面对黑恶势力,要勇于斗争,果断拿起法律武器,最终肯定是邪不压正。于是,姜士明和村干部一道,以“淌来生”为例,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此同时,他还和狱中服刑的“淌来生”交流接触,动员他好好表现,接受政府改造,争做一名好人,争取提前释放。考虑到“淌来生”入狱后,他家中农活等重体力活缺少人干,姜士明带头,还动员村里对“淌来生”家开展助耕活动。这一切都感化了狱中的“淌来生”,出狱后,他第一个见面的就是姜士明。“淌来生”说:“狱中三年多,我才知道做人要本分守法,否则就是一条不归路,虽然是你送我进监狱,但我还是要感谢你,让我有了重新做人的机会。”一句话冰释前嫌,这对恩怨冤家成了知心朋友,“淌来生”也成为村里守法、讲礼的好村民。
做村民真心拥戴的好党员
不经历风雨,那见得彩虹?退役20多年间,农村户口的姜士明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党、爱国、爱社会的初心,满腔热情地投身到乡村活动之中。
退役不久,姜士明一天醒来,突然想起梦中看到战友升降国旗的场景。于是,他义无反顾地骑车来到城里,购买了一面五星红旗,回家后在自家的门前,用自制的竹杆,升起了国旗。这一升,他足足坚持了25年,还保证国旗常升常新。他向前来看升旗的村民介绍,《国旗法》规定所升国旗必须干净无污损,可见他对国旗的认知程度。同时,也可从中看出姜士明,在利用一切机会,向村民普及法律常识。
8年前,邻近的本村大圩组村民张志祥请刚创业不久的姜士明,为他家安装不锈钢围栏。姜士明带着测量工具前去发现,张志祥家境不好,一个30多岁的儿子张正金,因为弱智生活不能处理,拖累了全家的生活质态。姜士明内心顿起波澜,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姜士明决定以一己之力,全力帮扶这个的家庭。8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高温酷暑、或者是天寒地冻,只要张志祥家有小修小补的,姜士明随叫随到,从不拖延。逢年过节,姜士明都会从并不宽裕的口袋里,掏出些钱来,为弱智的张正金买些用得上的物品,尽量改善一下他的生存环境和质量。
年2月15日是年的年三十。晚上8点多钟,刚刚吃好团圆饭,姜士明正在陪全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阵手机铃声打断了姜家温馨的团圆聚会。原来,邻村万庄组帮大儿子看家的朱玉方,到二儿子家吃年夜饭后,回大儿子家时,将门钥匙开断在锁里了。年三十夜进不了家门,可把朱老急坏了。村民提醒朱玉方可以打电话给姜士明,请他来帮忙解锁开门。接到朱老的电话,姜士明一边安慰朱老不急,马上就到,一边整理工具,骑上电瓶车,迎着黑夜风驰电掣赶往万庄朱家。看到姜士明冒着严寒骑车赶来,朱老十分过意不去。姜士明拿出工具准备破拆,转念一想,农村的宅门破折容易,但再配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替朱老省钱,在征得朱老同意的情况下,多耗时一个多钟头,才用免折法将门打开。看到大冬天干得满头大汗的姜士明,朱老拿出元作为酬金,被姜士明婉拒。
年8月1日,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策划和筹备,退役士兵姜士明创办的聪盟村《民兵书屋》,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成立了。中共仪征市委常委、市人武部部长蒋育洋,新集镇党委书记刘昌金等军地领导共同为《民兵书屋》揭牌,这个藏有多册图书的《民兵书屋》,饱含着姜士明教化村民的心血。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有钱了。于是,一部分人开始以打牌等形式消磨时光。姜士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才能把村民从牌桌上拉回来,多看报刊书籍,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明辨事理能力。在市人武部、镇宣传科、人武部和文化站和村党支部的支持下,《民兵书屋》成了村民学习文化、普及法律常识的文化驿站。
仪征市人武部政委苏广西在看望和慰问姜士明后,对姜士明退伍不褪色,始终保持革命军人初心和本色,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希望姜士明继续保持和发扬军人本色,把《民兵书屋》创办成村民读书的驿站,民兵求知的殿堂,弘扬正能量阵地,普法教育的基地。
年逾半百的姜士明,接受采访时显得有些腼腆。他说,天生就是一个农民,虽然一直在与命运抗争,没有取得什么惊天动地的骄人业绩,也没有赢得轰轰烈烈的社会影响,但革命军人表里如一的作风和共产党员一身正气,我还始终保持着,并持续不断激发出源源不息的正能量,让我为村组、为乡邻服务提供激情。我将借助创办《民兵书屋》这一契机,团结和带领更多村邻,多读书、多看报,用知识武装头脑,打开创业致富的阀门,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