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关中风情的村子陕西礼泉县袁家村

听闻袁家村大名久矣,这些年久在外乡奔波,每次回家,匆匆忙忙,难得有时间去。去年国庆节前夕,终得抽出时间,带上老婆,踏上了这块梦中的黄土地。

出发前,老婆问我,“你一个土生土长的关中人,关中的农村你最熟悉,跑哪里去看什么?”

是啊,关中农村我是太熟悉了,你随便拍一张田野,或者一个农家院子,我就能大概知道是不是关中;你在车站码头随便指一个人问我是不是关中人,我也有五六成的把握分辨;你一张口,我就能听出你家大概是在关中的哪一片。

但我还是抱着一片好奇心,走进了这个远近闻名的村子。

袁家村的房屋建筑就使人耳目一新。改革开放40年来,关中农民差不多都住上了小二楼。八十年代以前的四合院以及院内的大房,厦房,照壁,街门,雕花窗子雕花门,早已拆除殆尽;村口的土地庙,村里的药铺,马房,村公所,厅房等等有点特色的房屋有的没了踪影,有的变成了水泥砖头的楼房,老村子只在老年人记忆里了。

但进了袁家村,一眼望去,老村子似乎又回来了。一切似曾相识,一切又不一样。袁家村也拆了旧房,可没有盖小二楼,虽盖成了老屋的样子,却比老屋子伟岸,奢华。老关中的韵味,老关中的蓝本,却又充满新意。

我回想起这些年去外地旅游,去过好几个陕西会馆,西秦会馆的,站在异乡,看秦风秦韵的建筑物件,以为寻觅这些陕西地产只能到陕西以外,本土只在博物馆里,不曾想在这渭北的小村子里也能如愿。

袁家村本身就像一个民俗馆。石碾盘,碌碡,拴马桩,凉亭,大石狮子,水车,手推车以及玩杂耍的刀山,秋千还在街头街尾;大瓷缸,水瓮,竹鑖笆子,竹筛子路边门店到处都有;五斗橱,立柜,八仙桌,太师椅,瓷罐,瓦盆等老家什,尽管漆皮斑驳,还在静静的发挥作用。我不时的摸摸这些曾经熟悉的物件,不胜感慨,老家以前都太常见了,有些东西家家户户都有用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遗失掉了,什么时候从眼前消失了。这些个东西,那点比现在用的塑料东西差。才多少年,许多东西连名字都记不得了。

袁家村有许多老式作坊,像布坊,醋坊,油坊,磨坊,老药铺等等。布坊,醋坊,油坊现在六十岁以下的人见过的不多,其他地方也很少见。解放前关中人怎么取得这些生活资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村里有一条书院街,门楼高耸,灯笼高挂,街道两旁既有关中风情的老屋子,也有明清风格的建筑,有书法绘画等艺术品,也有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周秦汉唐发于关中,兴于关中,文化底蕴很深厚,这里离海相对远,受西洋冲击小,加上关中人是中国最保守的一群人,说关中最中国不仅仅是广告词。袁家村较之关中其他地方,还住在老关中风格的房子屋子里,这里又最关中。要想获得传统文化的灵感,艺术家到这里来,一定最好不过。

袁家村的位置不一般,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就在村子北面九嵕山,他的爱将秦琼秦叔宝的墓就在村头。袁家村守着千古一帝的陵寝,又有门神守护着安全,可见绝对是块风水宝地,难怪如今的袁家村旅游这么火。村子里有一颗老槐树,名曰“太宗槐”,相传当年唐太宗曾在树下休息过,现今树上红红的,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

村子里的关中小吃应有尽有,许多城里人就是奔小吃来的,本人口粗,不管地道不地道,只和老婆吃了一碗哨子面。这里好多卖泾阳砖茶的,我也是看了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才了解多了一点,加上我还没品尝过,就买了一块两斤的;经同行一位大妈介绍,我们又都买了一瓶醋,再就是尝了尝袁家村酸奶,公正的说都还不错。

半年过去了,我对袁家村依然记忆犹新。我去过成百的关中村子,袁家村确实与众不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66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