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7月29日消息(记者刘涛通讯员郭创韩海燕)礼泉县将产业扶贫作为带动群众脱贫的根本之策,以做大做强合作社为核心,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升发展能力,带动72个贫困村、户产业贫困户持续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增收致富。连续三年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亿多元,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90个,涌现出了袁家、白村、骏马等一批典型范例,实现7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产业扶贫稳定脱贫户人。
支部领办合作社,筑牢产业基石。“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核心力量”是礼泉县委、县政府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形成的强烈共识。骏马镇党委运用“三项机制”对全镇11个村支部进行认真研判,遴选优秀村支部书记,由镇党委授权,在全镇打破村域界限,镇政府给予资金、项目、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优先支持政策,创办了天丰养殖、和泰等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全镇户贫困户通过农民合作社组织起来,牵头发展白如玉桃、阳光玫瑰葡萄、设施甜瓜和肉鸡、肉驴等特色种养殖业,11个村成功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其中坡底村通过两年,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万元。
大户带动合作社,拓宽产业路径。乡村“能人”和“大户”脑子灵、思路活、信息畅,他们不仅有“传、帮、带”的能力,更有“支、扶、投”的实力。袁家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坚持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原则,以股份合作为基础,盘活集体闲置资产,挖掘发挥本地能人、专业户的技艺和技能,先后建成“前店后厂”式股份制公司8个和“城市体验店”15个,带动周边12个村户贫困户以贷资、劳务参与合作经营,每户累计分红元,实现当年稳定脱贫。
园区拉动合作社,激活产业动能。该县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全域产业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礼泉县优化产业升级,实现产业对所有贫困户%全覆盖又一举措。白村党支部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载体,采取“党支部+社区+企业+合作社+园区+农户(贫困户)”六联经营模式,农民通过土地股、庄基股、劳务股、资金股、管理技术股五种入股方式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办养殖、设施农业、樱桃等9家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固定就业岗位80个,季节性岗位多个,实现了土地向规模化、产业向园区化、农民向职业化转变。目前,全县已建成凉马村亩食用菌基地,上韩村千亩花椒,山底村、东坪村御杏园,肖山村、前山村亩御石榴,汤房村、李家村00亩优质红提葡萄等示范园,创建袁家、白村、肖山、烽火等6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基本形成省级园区为点、市级园区串线、县级园区成片的发展格局。
金融推动合作社,创新增收保障。礼泉县按照“扶持一村变化一村、扶持一户见效一户”的思路,将专项扶贫资金和财政涉农资金折股量化,以股份的形式入股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创新金融信贷产品,简化评定征信程序,由镇政府协调信用社,合作社提供担保,为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发放贷款3-5万元,贫困户以贷款资金作为股金,直接注入合作社,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户变股东。骏马镇坡底村贫困户郝小成,贷款入股天丰养殖合作社,又在天丰养殖场从事务工,既是股东,又是员工,一年入股分红和务工共收入2.6万元,成功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