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苏东坡为村里“代言”,三门峡黄河岸边这个村庄火起来了文章来源:黄河时报掌上金三角请苏东坡为村里“代言”三门峡黄河岸边这个村庄火起来了□黄河时报记者郑帅/文图距离市区6公里,在黄河边上有一个与苏东坡同名的东坡村。民间传说,苏轼父子三人进京赶考,曾借宿这里。后来,苏东坡的功名传到这里,村民们便将村名改成了东坡村,以纪念苏轼父子与该村的这段渊源。日前,记者走进这个黄河岸边的村庄,感受东坡村的发展变迁。01小火车带动乡村旅游驶入“快车道”小火车带动乡村旅游驶入“快车道”盛夏时节,离开喧嚣的城市,来到幽静的乡村,乘坐充满历史感的“东坡号”小火车,沿途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尽入眼底;穿越涵洞,眼前豁然开朗,原生态的地貌景观,仿佛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琼瑶笔下浪漫的幽幽谷。这就是湖滨区会兴街道东坡村,以前的省级贫困村,现在的网红打卡地。在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沉寂的铁轨沧桑中又有几分浪漫色彩,时光仿佛又回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社路为代表的东坡村“两委”围绕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底蕴,依托湖大铁路在该村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经过多方考察论证,聘请国内顶尖规划设计团队对观光小火车进行旅游规划设计,让这个“躺”了17年的火车轨道重新焕发生机,将废弃铁路的资源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年11月,湖大铁路再次响起汽笛声,湖滨区沿黄乡村振兴和旅游观光重点项目湖大铁路东坡段火车观光项目正式启动。沿黄观光火车作为国内唯一的宽轨观光旅游火车运营项目,使东坡旅游一时间成为三门峡沿线城市市民热议的话题,而且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02巧借“东坡”地气,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元素每逢节假日,东坡园游客络绎不绝苏东坡到底来没来过东坡村,在历史上已无从考证。但他与东坡村的发展,却实实在在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年,会兴街道组织东坡村部分村民到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学习乡村旅游建设经验。摸清了外地的成功模式、找准了良好的发力点,年,东坡村转变发展思路,“请”苏东坡为村里“代言”,在“东坡”两字上下功夫,建起了以东坡文化和饮食为核心的东坡园,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基因。年8月17日,正值七夕佳节,“东坡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正式开门营业。走进园内,建设精巧的竹制回廊、苏东坡雕像、演艺活动区,或以杭州、惠州、澶州等苏东坡生平重要居住地命名的餐厅等都颇有意趣。墙壁上、屏风上、竹帘上,目之所及,“烟雨暗千家,诗酒趁年华”“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等苏东坡写就的千古名句以及“苏东坡三门峡故事”画作,使得园区古色古香,“东坡味”“文化味”扑面而来。东坡园内还专门有一间“东坡书屋”,里面不仅收藏了大量与苏东坡有关的书籍,还展览着苏东坡学生黄庭坚的书法作品《砥柱铭》摹本,以供游客观赏。东坡园开业以来,每逢节假日,三门峡市区、山西平陆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东坡园重点推出的以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饼为主的“东坡宴”受到广大游客青睐。03蹚出了一条具有“东坡特色”的致富之路引来了客人,如何把他们留住?东坡村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契机,打造东坡特色民宿,与附近的东坡园、东坡拓展训练基地等项目形成产业链。东坡特色民宿于年3月中旬开工建设,当年7月建成开业。该项目总建筑面积平方米,设计客房24间,另有休闲阁楼80平方米,民宿区有综合服务大厅、休闲会客厅、观景平台、多功能餐厅,设施齐全,装修精致。根据本村发展需要而规划设计,东坡村特色民宿的特点突出,民俗特色具备,节约耕地,村民参与,环境提升。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还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美观大方,采用竹木工艺建造,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斜面屋顶采用金属瓦片,外墙面采用防腐木装饰,加上中式花窗及灯笼挂饰,局部采用竹竿做点缀。观景平台为仿古结构的两层吊角楼,站在观景平台上,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坡、宽阔的黄河滩涂一览无余。走进客房,中式花窗、灯笼挂饰、木质桑拿板墙面、草席饰面房顶、软装搭配字画及民俗老物件,处处弥漫着农家民宿的味道。从过去的荒山、民居、深沟,到如今的东坡园、东坡客栈、东坡号。东坡村巧借“东坡”富东坡,让游客真正“走进来,留得住,玩得好”。如今,东坡村以休闲娱乐、餐饮住宿、拓展培训、生态养生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逐步形成完整的文旅产业链,蹚出了一条专属自己的具有“东坡特色”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