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领域。在党的十九大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被确立为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新时代“三农”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为了深入探索和总结乡村产业振兴的成功经验,我们广泛梳理了国内外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表现突出的经典案例,并从中提炼出十种值得借鉴的模式。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十大国内著名的乡村振兴成功案例,剖析它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要素。
、以“三瓜公社”为例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三瓜公社,坐落于合肥合巢经济开发区,距离市中心约50公里,其辐射范围在半径50公里内覆盖了近万人口,成为合肥旅游不可或缺的一环。这里秉承着将乡村改造得更具乡村特色的理念,并结合“互联网+三农”的发展思路,打造了一个融合一、二、三产业与农旅的“美丽乡村”发展体系,从而推动了三瓜村的全面繁荣。在开发过程中,他们注重保护乡村原有的自然环境,对荒芜的土地、山坡以及林地进行了合理的整治与保护,同时修复了水系,将乡村田野塑造成为一个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工作的理想家园。
2、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袁家村,这个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的村落,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在回顾其创业历程和发展思路时,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核心要素:首先,袁家村以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共同推动村落的发展;其次,通过创新手段谋求发展,同时注重共享理念,以促进村落内部的和谐氛围;再者,袁家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了一个适合农民创业的平台,推动了村落经济的繁荣;此外,通过组建合作社的方式,实现了资源、资产和资金的合理配置;同时,通过三产带动二产、进而促进一产的方式,实现了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在收入分配方面,袁家村进行了合理的调节,以确保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在文化建设上,袁家村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村民的思想教育,并积极弘扬优良传统,以淳厚乡风民俗来凝聚人心。
3、以“泰山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协同推动模式”泰山村,地处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西南6公里,与新密市相邻。依托深厚的黄帝文化底蕴,该村致力于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遵循“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的发展策略。在年,乔宗旺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引领村民利用靠近郑州市区的地理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影响力,结合“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的规划,精心打造泰山村的特色旅游品牌。从而形成了“以孝治村、生态富村、文化强村、旅游活村、实干兴村”的综合性发展路径。
4、以“中郝峪”为代表的“综合发展模式”中郝峪村,坐落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的博山大山深处,距离城区有40多公里的行程。这个村庄成功地实施了“三变”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在中郝峪村得到了验证,还为全国各地的乡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所谓“三变”,即资源转化为资产,现金转化为股金,村民转化为股民。在“以农民为主体、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理念指引下,中郝峪村探索并实施了“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多元化发展策略。这一模式使得全村人民都成为了股东,每一户家庭都拥有了决策权和收益权,从而实现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5、以“竹泉村”为代表的“外部资金撬动模式”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的开发过程遵循了“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该村提出了“一古一新”的发展理念:古村部分致力于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有风貌,打造成为旅游接待服务的核心吸引点;而新村则结合乡村振兴的标准和现代居民的生活需求进行建设,为村民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
竹泉村巧妙地利用了“山、竹、泉”这些自然元素,依托沂蒙原生态古村和独特的沂蒙山乡民俗,打造了一个集沂蒙特色、泉乡风情、竹乡景观和农家乐趣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这种“竹泉模式”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范例。
6、以“乌村”为代表的“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乌村,坐落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米处,紧靠着京杭大运河,别有一番韵味。这里汲取了ClubMed的“一价全包”国际度假理念,并定位为“体验式的精品农庄”。在开发过程中,乌村注重对乡村原有肌理的保护,力求营造出一种典型的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传统生活氛围,为现代人提供一处休闲度假的“乌托邦”。此外,还围绕江南农耕村的特点,引入了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亲子和农耕活动等多样化的配套服务设施,使得乌村成为了一个高端的乡村旅游度假区,与西栅历史街区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
7、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莫干山,位于浙江省德清县,被誉为“清凉世界”和“江南第一山”。过去十多年来,该地区一直致力于绿色生态发展,并蓬勃发展了民宿与旅游产业。遵循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策略,莫干山成功打造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的品牌形象。如今,这里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还迎来了众多曾走出大山的当地村民,他们纷纷返乡,共同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之中。
8、以“鲁家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模式”昔日的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因贫困而声名远扬,而今却已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新典范,展现着“开门见绿、全村皆景”的宜人景致。通过采用“公司+村+家庭农场”的创新模式,鲁家村率先开启了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的建设之旅,充分展现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的独特魅力——农牧交织、景致各异、山水相依、各具特色。村集体巧妙运用财政项目资金转化为股本金,实施“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策略,既保留了集体经济的优势,又激发了家庭经营的动力。改造后的鲁家村,以其独特的自然耕种方式和迷人的乡村风情,吸引了众多追求自然生活的城市居民,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助力村民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以“舍烹村”为代表的“三变模式”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普古乡东部的舍烹村,采用“+6=”的发展战略,即依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推动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和科技强村的多重目标。这一模式旨在打造一个生态与经济并重、百姓富足的乡村发展示范区,从而推动农业结构的优化与转型。
舍烹村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体验相结合。在耕种作物时,不仅注重其生态和经济价值,还深入挖掘其科普、观赏和旅游价值。通过建设休闲栈道、观景平台、休息设施以及农业乐园等活动区域,村里的果园和农田不仅提供了丰收的果实,更成为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还设立了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这些园区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增强了农业产业的观赏性、体验性和科普性,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0、以“合掌村”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模式”日本的合掌村,以其独特的民居保护、丰富的民俗观光体验以及生态民宿的深度体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观光产业链。其中,白川乡的荻町合掌村落尤为引人注目,这里汇聚了4栋精美的“合掌造”民居,加之庄川河的悠悠水韵,以及寺庙、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共同打造了别具一格的乡村观光胜地。(2)民宿与特产:合掌村的民宿以其独特的合掌造建筑风格而著称,成为了日本传统民宿的代表。在保护村民生活的前提下,村落中的部分合掌屋被巧妙地改造成了民宿、餐饮和特产商店,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观光需求。这些民宿提供的体验项目围绕特定的农作业和地方生活文化展开,如农耕、牧业、渔业体验,以及制作豆腐、寿司的加工体验,还有押花、捏陶的工艺体验,以及参与地方祭典、制作风筝的民俗体验。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尽享农村的淳朴与宁静,聆听村民讲述的当地故事,感受那份久违的安逸与和谐。同时,合掌村还主打本地特产,如口感醇厚的浊酒、鲜嫩的飞弹牛肉、香甜的柿饼,以及用飞弹牛乳制作的冰淇淋等,这些美食都以村内独有的生态食材精心制作而成。(3)节庆活动:为了保持“合掌村”的游客量,当地深度挖掘了自身的文化资源,并精心策划了“浊酒节”“亮灯节”以及“消防演习日”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合掌村的独特魅力,也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