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陕西西安城墙ldquo城小将r

治疗白癜风去哪最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5394244187020537&wfr=spider&for=pc

4月9日,西安市多个区县开展新一轮的核酸筛查工作,为完成核酸采样的市民发放“城小将”图案的凭证贴纸。一时间,西安人的朋友圈再度被小巧可爱的核酸贴纸霸屏,引起市民热烈反响与广泛好评。

城墙是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文明象征的城墙展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据西安城墙负责人表示,“城小将”的设计原型来源于西安城墙金甲“武士仪仗队”,他们平均身高1米85,因使用古代用语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频上热搜,圈粉无数。细心的网友可能发现了,他们“重装”出场,“装”中有头盔和甲衣,尤其是小贴纸的“头盔”设计很明显,我们古代武士身穿的“甲胄”都有什么讲究?“文物陕西”邀请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刘冰冰解读中国古代甲胄。

头盔

我们平时总说的“甲胄”可以理解为古代的“防弹外套”,身上穿的叫“甲”,头上戴的叫“胄”或“兜鍪”,兜鍪源于《后汉书·袁绍传》“绍脱兜鍪抵地”的记载,兜指口袋一类的东西,鍪是古代的一种炊具,可能是早期的铁制头盔,也可能是与炊具近似,所以冠以此名。

战国铁兜鍪和战国青铜胄(复制)周渝著《中国甲胄图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刘永华上海戏剧学院《解读中国古代的铠甲》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9月第20卷第3期。

陕西省城固县苏村出土商代青铜人面具复原图陈大威《图说中国历代甲胄》上海书店出版社

在穿“甲”戴“胄”之前,里面穿的内衬可以理解为将官士兵日常穿的“军服”,也称“戎服”,具有标明部队属性及个人身份的作用。而“铠甲”一词,其实在先秦时期只有“甲”而无“铠”,“甲”又称“介”“函”,以皮革质地为主,秦汉以后因铁甲盛行,所以用纯金属制成的称“铠”,材质混用的称“铠甲”。战国兜鍪的形制,延续到秦汉仍在使用,比如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石质兜鍪。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石质兜鍪

山西省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彩塑天王像兜鍪复原图陈大威《图说中国历代甲胄》上海书店出版社

陕西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贴金彩绘俑兜鍪复原图陈大威《图说中国历代甲胄》上海书店出版社

甲衣

说完“头盔”,再来说说“甲衣”,不管是“甲”或“兜鍪”,没有内衬都不能直接使用,因粗糙的甲片编缀面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因此需要在穿“甲”之前,需要先穿内衬。中国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甲胄实物来自商代。商代的军队由贵族、族人及自由民组成。商时期的青铜冶炼技术已十分发达,已用青铜胄和革甲等作为防身的装备。

年陕西长安普渡村18号西周墓实物复原图假想甲胄穿着流程陈大威《图说中国历代甲胄》上海书店出版社

先秦时期战场主要是步战和车战,商、西周时,军队以步兵为主,将帅贵族才能乘车作战。春秋,特别是战国中后期,考评国家实力战车的数量是重要的标准。在徒步、乘车作战的时代,铠甲形制主要是披挂式,分为单片型、上衣型两种。单片型仅护胸用,在陕西长安普渡村西周墓出土的42片青铜甲片,经复原是一块宽约30厘米,长约55厘米,可用于防护胸腹部的单片甲。

刘永华上海戏剧学院《解读中国古代的铠甲》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9月第20卷第3期。

周代青铜冶炼高度发达,王室与各地诸侯都有青铜作坊,甲衣以皮甲为主,据记载周代有“司甲”的官员,掌管甲衣的生产。由“函人”来监管制造。皮甲分为犀(犀牛)甲、兕(野牛)甲、合(多种皮质复合)甲三种。胄方面与商代大体相同都是以青铜胄为主,铁甲在东周出现。

商代和西周武士复原图周渝著《中国甲胄图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秦代甲胄普遍使用皮甲,但也有少数铁甲的使用。根据秦始皇兵马俑所穿铠甲,考古学家将其基本形制共分为四型六种。秦始皇兵马俑中部分军吏俑铠甲的材质、纹饰均清晰可见,如射手、骑兵、驭手俑身上甲片较大,由甲片上塑造的甲钉、编绳一望即知哪些是固定编缀,哪些是活动编缀,衣甲的开襟在哪里。而从将军俑、军吏俑身上,胸背以下,披膊上的细、薄而小的甲片看,可知塑造的是铁甲,特别是甲衣周缘的包边,可以作为区别于皮甲的最大特征。

战国铠甲周渝著《中国甲胄图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秦兵马俑

  

西汉中期之前,因朝廷丧葬制度的允许,在王室成员的墓中都随葬有制作精良的铁铠,墓中出土的多为上衣型披挂式甲。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内保存的武士陶俑,经过千年虽已漫漶,但仍可以看出“铠甲”的遗迹。山东淄博齐王墓金银饰甲和河北满城刘胜墓铁甲,金银饰甲的甲片表面粘贴有金、银薄片作装饰,而满城铁甲则保留有较完整的皮革、丝绢双层内衬和边缘包边痕迹,能清晰辨识织料纹样、缝制方法。在西安的西汉武库也出土了一批铁铠,这批铁甲中多件保存完好的都得以复原。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

人马俱披甲称作甲骑具装,进入南北朝以后重甲骑兵迅速成为主宰战场的利器,在西安市东北方向的新筑乡曾出土了一个车马器窖藏,其中就有8件唐代马镫,目前保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在陕西咸阳市杨家湾汉墓中出土的陶俑,可以看到骑兵的雄姿。

窖藏车马器(车饰、铜马镫、铜带扣)·唐年11月西安市新筑乡西庄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陕西咸阳市杨家湾汉墓骑兵俑复原图陈大威《图说中国历代甲胄》上海书店出版社

 

在缺乏马镫的时代,骑上马背主要靠跳跃,铠甲重量成了考评指标,所以只能用于危及生命的最要害部位。有了马镫后骑马主要依靠双腿,腿的安全关乎双手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兵器作战实力,因此对腿的防护变得十分重要,于是铠甲出现了新部件——护腿用的腿裙。腿裙的出现标志着铠甲发展进入了二件套装的阶段。

陕西西安出土的东晋陶俑复原图陈大威《图说中国历代甲胄》上海书店出版社

明光甲出现于南北朝,至唐代大肆流行,属于披裹式铠甲的代表,这种甲的特点是全身甲衣分为前后两大片,胸背甲都是整块的大甲片,陕西礼泉唐郑仁泰墓出土的贴金彩绘武士俑把披裹式明光甲和束甲的方法塑造得十分准确真实。

陕西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贴金彩绘武士俑复原图陈大威《图说中国历代甲胄》上海书店出版社

刘永华上海戏剧学院《解读中国古代的铠甲》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9月第20卷第3期。

为啥叫“明光甲”?源于胸甲上凸出的圆护,形如两面圆镜,而古时铜镜上常铸有“见日明光”之铭。明光甲的披膊常常由护肩兽头甲取代,这种整块厚实的铁甲部件流行于南北朝之后,特别是与唐代新型斩劈兵器的出现有关。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保存的唐代的武士陶俑身上、唐墓壁画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装备之精良。

李吉祥《论宋代盔甲对唐代盔甲的继承与发展》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盛唐时期,披裹式明光甲演变成礼仪用的绢甲,绢甲的甲体都用彩绢、织锦制成,虽然保留了原有的形制,但已失去原来的武备性质。唐代末年明光甲渐衰,取而代之的是两件套式。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敦煌绢画天王像,把这种现象描绘得十分清晰。在残损的画面上有限的铠甲描绘中,我们可以分辨出二三种不同的甲片,腰部露出的是环环套扣的轻柔锁子甲。

唐代绢甲复原图陈大威《图说中国历代甲胄》上海书店出版社

北宋时期把腿裙与身甲编缀在一起,而把披膊从身甲中分离出来,设计成一件护肩连披膊、前开襟的罩肩甲衣。变成这样的两件套后,胸背部位实际上有了双层的护甲,《武经总要》里收录的宋甲插图,把这种两件套描绘得十分清楚。而年广州市中山五路明代遗址出土的一明代铁甲,经复原完全与《武经总要》的附图相吻合,宋代这种铠甲的出土实物虽然没有,但从众多石刻、俑、绘画作品中都能看到其特征。

  

刘永华上海戏剧学院《解读中国古代的铠甲》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9月第20卷第3期。

锁子甲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当时属于珍贵铠甲,至元代开始大量使用。元代甲胄种类较多,这主要是从其众多的占领地而来,其中有回鹘、宋朝甚至波斯等各民族样式,后来由于火器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甲胄已经失去防护的作用。元帝国开始发展出有只有局部防御且轻便防寒的布面甲,布面甲在面里之间再于要害部位吊缀薄铁片,形成整件铠甲的双层防护。

元代武士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汉唐三三摄

元代铁冑和细鳞甲陈大威《图说中国历代甲胄》上海书店出版社

明末清初,火器盛行,铠甲已逐渐走向消亡,这个时期的甲胄基本只保留了锁子甲和布面甲。而到了清中晚期,锁子甲已经彻底离开了战场,布面甲则变成了只具有象征意义的礼仪服饰。

明代锁子甲陈大威《图说中国历代甲胄》上海书店出版社

 

清代铁叶红闪缎面甲陈大威《图说中国历代甲胄》上海书店出版社

西安城墙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明代在唐长安城皇城和元奉元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周长近14公里,设有4座瓮城、98座马面、个垛口,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防设施,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典型的、也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和科学价值,也是整个西安市的城市坐标,是精神文明和历史见证的重要依托。城墙千年以来守护一方百姓,“城小将”身上穿的甲胄也是为了“保护”穿着它的主人不受侵害。城中的士兵、将士的职责也是“守护”,千年之前身披铠甲,御敌于城池之外,守护家国安危。千年之后,仗剑巡城,传承文明。层层的守护寓意,给全城市民满满的安全感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坚定的信心。

小贴士:古代武士护甲类型

札甲:由皮质或金属甲片编缀而成的护甲。

鳞甲:札甲的变种,甲片细小似鱼鳞,外观较为华贵。

板甲:由经过塑形的大块板状金属制成的护甲,最早发现于匈奴相关的考古活动中。

棉甲:通过将棉花压实再多层复合制成的护甲,夹层或表面多缀有小型的金属甲片,表面通常有铜钉固定,主要用于防护枪铳火器的伤害,是清朝军队的主要装备。

明光铠:于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地区,在唐、宋、明时期逐渐演变成为中国传统大铠造型。

锁子甲:在元朝以前一直是罕见软甲,是皇室专享的贡品。由细小铁环相套制成,造型与寻常衣服相似,保护人体不受箭矢、枪弹等远程攻击武器的伤害,常与其他形制的甲胄搭配使用。

文字

卜丁

审核

屹夫

(本文转自文物陕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8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