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在线讯“这次乡上组织我们到袁家村学习,我的感触很深,袁家村不到人,虽然没有什么旅游资源,但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摇身一变,从贫困村变成了全国知名的度假村、国家4A级景区,游客量每年超过万,村民人均纯收入10万元以上,真是了不起。回去以后,我一定要在现有额尔古纳餐饮店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袁家村模式,发展旅游休闲新业态,挣到更多的钱,吸引和带动更多平山湖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参加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赴袁家村劳务培训的90后蒙古族牧民道尔吉兴奋地说。
平山湖蒙古族乡地处甘州区北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介于张掖绿洲与北部巴丹吉林沙漠之间的荒漠缓冲地带,属典型的北方荒漠草原。全乡辖3个行政村7个村小组,散居蒙古族、裕固族、土族、汉族户人,是省列扶贫乡之一,也是甘州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侨乡。年以来,在全乡全面实施草原禁牧的大背景下,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全乡群众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借助大峡谷景区开发建设的机遇,因地制宜建设具有蒙古族民俗特色的喀尔喀小镇,因村施策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条。但是作为一个传统的牧业乡,村民习以为常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的封闭与僵化,始终是摆在转型发展前面的一块“绊脚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乡上推出了“走出去计划”,从年开始,先后组织以旅游服务、餐饮娱乐、文化传承、畜牧养殖为主的技能培训、赴外观摩10余期,培训人员多人次。今年计划的第一批培训,就选择了赴全国乡村振兴的先行者、示范村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的袁家村观摩学习。
30多名贫困户、致富带头人、有志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村民积极参加,集中讲座、现场观摩、参与体验,从上王村、周至水街、白鹿仓、马嵬驿再到袁家村,大家一边学习一边思考。
4天充实而高效的培训,借鉴着发展的经验、寻找着自身的不足,脱贫致富的思潮在头脑激荡,并正在凝聚成一股推动平山湖乡蓬勃发展的新力量。
“人家做得真好,我们还是思想不开窍,下一步我也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做好后院改造,做平山湖特色的民宿客栈,能够让游客住到我们家来。”建档立卡贫困户郑天明谈了下一步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从发展实践来看,最怕的就是思想观念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我乡目前正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转型的拐点,年,我们将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努力在产业组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留住乡愁乡韵上下功夫,转变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全年计划劳务培训12场次,组织群众分三批赴陕西、内蒙等地观摩学习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传承。希望通过学习让更多群众开阔眼界、树立目标、鼓足信心,为我们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着力开发旅游产业,开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新局面。”平山湖蒙古族乡党委书记胡军说。
短暂的外出培训已经结束,喀尔喀小镇、蒙古民俗商贸步行街、休闲庭院一条街、民俗客栈一条街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一排排新植的树迎风摇曳,比起城区的树,平山湖的树才刚刚露出嫩绿的新芽,可是那片新绿却格外耀眼。(孙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