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又有大动作澎湃在线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高校输出人才与技术,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近日,我校又有了哪些大动作呢?

随小西深入了解一下吧。

我校与陕西省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作者:段莹丽李晓春

图片:李晓春

12月16日,在礼泉县叱干镇,我校与目前负责陕西省内最大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陕西省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校长吴普特、副校长陈玉林、咸阳市副市长程建国、东庄水利公司董事长肖宏武、总经理刘晓明出席签约仪式。

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陈玉林、刘晓明分别代表双方单位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将通过建立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及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公司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合作指导教师,协同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实现产学研结合,更好服务地方发展。

吴普特在讲话中表示,能够与陕西省目前单体项目投资额最大、坝高最高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单位开展全面合作,意义重大。水建学院在河库泥沙、高坝消能、渠库防渗抗冻胀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希望借助陕西省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良好实践平台,联手东庄公司共同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关键问题,更好服务企业。同时,希望双方优势互补,协力落实框架协议内容,让协议真正落地落实落细,切实提升学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水平。

肖宏武表示,框架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公司将在科学研究、实践教学、施工技术、人才培养、毕业生招聘等方面与学校加强交流合作,相互支持,协同发展。

程建国在讲话中要求双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合作事项,保证协议顺利实施,实现校企双赢,为服务陕西经济追赶超越贡献力量。

签约仪式前,吴普特、陈玉林一行在肖宏武等陪同下,对东庄水库枢纽工程施工一线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参观了东庄水利枢纽坝址、导流洞,听取了工程概况、建设进展等情况介绍。

校长吴普特一行考察导流洞

校长吴普特一行听取技术人员关于工程情况的介绍

陕西省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省属国有独资企业,主要负责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及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大(Ⅰ)型水利工程,是国务院确定加快建设的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总投资.34亿元。该工程是目前陕西省内最大的水利工程,有陕西“三峡工程”之称,年被国家正式立项,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工程建成后,将长期发挥防洪减淤效益,年总供水量4.35亿立方米,年平均发电量3亿度,将保障下游河道和湿地生态水量需求,促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

我国首个

“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预警研究中心”

成立

作者:靳军

12月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预警研究中心”在我校植物保护学院挂牌成立,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处长刘万才与我校科研院院长房玉林为中心揭牌。这是我国高校和科研单位首个以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预警为研究内容的机构。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病虫害测报处

处长刘万才与我校科研院院长房玉林为中心揭牌

中心以服务农业生产为目标,通过调查研究作物主要病虫草害的成灾规律,建立预测模型,科学预测病虫草害发生为害程度,指导防治工作。同时,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相关企业合作,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中心已经在全国建立了余个固定的病虫草害观测试验场,每天都有上万条信息汇入数据库。

中心主任胡小平教授介绍,中心为开放性研究平台,依托学校,面向国内外开展协作攻关。目前,中心成员除了本校团队外,还有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以及美国、英国高校与科研单位的植保专家团队,涉及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苹果黑星病、草害、小麦白粉病、玉米锈病、玉米大斑病、稻瘟病、蔬菜叶病等监测预警研究。

“一次精准的测报,就能使农药的施用量大幅减少。”植物病理学家康振生院士对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预警研究寄予厚望。当天的揭牌仪式后,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预警学术高端论坛在我校举行,康振生院士与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以及陕西、湖北、江苏、河南、安徽等省植保站的专家们研讨交流,为推动我国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预警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谋划新篇章。

作物病虫草害的监测与预警是植物保护的中心工作之一。长期以来,这项重要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预报时效性和准确率不高。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气象数据采集、有害生物分子定量检测、物联网、传感器及电子通讯技术等飞速发展,作物病虫草害的监测预警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也得到了较快提高。

我校植物保护学院从事有害生物发生、流行的教学科研工作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经过30多年的积累和创新,目前已走在了全国监测预警智能化研发的前列。学院专家团队先后建立了我国首个小麦条锈病远程预警系统,主持制定了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国家标准,完成了蚜虫突变预测的优化理论,建立并优化了病虫草害的神经网络自学习预测模式,发表与病虫草害监测预警相关研究论文余篇。

年12月,胡小平教授团队针对影响全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五大病虫害之一的小麦赤霉病,研发出我国首台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报器,同时利用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开发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和设备。该智能设备目前已进入第六代并实现了产业化,在全国小麦产区的16个省得到推广,仅陕西就有60个县区安装使用,其预测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准确性受到业内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的称赞。

葡萄酒学院与渭南市临渭区

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作者:袁照程沙青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健康农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农林人才,落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渭南市人民政府的战略全面合作框架协议,12月14日,葡萄酒学院与临渭区人民政府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副校长冷畅俭、渭南市副市长杨武民出席签约仪式,共同为“教学实训基地”揭牌。

冷畅俭和杨武民为教学实训基地揭牌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科研创新示范基地揭牌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宏义、临渭区区委书记刘宝琳、区委副书记刘会军、副区长张占权,以及临渭区有关部门、葡萄酒学院负责人,学院葡萄学、葡萄酒学、葡萄酒化学、葡萄酒工程学研究方向的专家教授,教研室及办公室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葡萄酒学院院长刘树文与张占权签订了《临渭区人民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围绕教学实训基地、科研平台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文化研究和品牌培育等四大模块开展深度合作。葡萄酒学院党委书记胡俊鹏和刘宝琳为“科研创新示范基地”揭牌。

冷畅俭表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渭南市政府在农业领域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基础,渭南市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农业基础扎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始终以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为主导,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与合作,对渭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西农智慧,贡献了西农力量。在新时代下,农业高质量的发展对学校也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希望与临渭区政府合作为起点,以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为先导,通过以渭南葡萄产业园的建设为载体,携手共同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和标杆。

杨武民表示,此次会议是校地合作的新成果,是双方助力渭南葡萄产业发展的新起点,在前期校地合作、产学研交流的基础上,双方要进一步探索创新,积累经验,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把渭南葡萄产业园区打造成校地合作的典范。

交流发言

仪式签约前,胡俊鹏介绍了与临渭区人民政府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以及与渭南葡萄产业示范园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张占权介绍了临渭区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刘树文表明了双方共同打造好校地合作基地的决心和态度。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张振文教授、刘延琳教授以及学院惠竹梅教授、袁春龙教授、宋育阳副教授结合考察渭南葡萄产业园情况,围绕临渭区葡萄品种结构、果实质量、葡萄栽培新技术的研发推广、葡萄酒品牌定位以及葡萄副产物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交流发言。

渭南葡萄产业园是临渭区为做大做强葡萄产业而打造的一个集品种研发、技术推广、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园区已建成“四纵三横”骨架路网、智能温室、智控中心、亩避雨设施栽培示范园、生态观光大棚、万米葡萄长廊、三贤酒庄、欧式景观区等。先后获评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开展主题教育

在渭南期间,学院还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相关阅读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来源:新闻网

原标题:《西农又有大动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29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