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唐代,由于青铜礼器不再流行,日常生活中的铜器被金银器、瓷器、漆器所代替;铜材主要用于铸钱,政府也多次发布禁铸铜器诏令,所以除铜镜、造像外,唐代铜器在冶铸技术上少有创新,数量较少。
唐《宫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时逢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配合当时基本建设,陕西省特别成立了西北工程文物清理队,对各建设工地的遗址和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西北工程文物清理队和陕西省文管会发掘墓葬余座,处遗址。其中墓葬百分之六十是唐墓葬。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唐墓出土铜器中较完整上等级的生活用具有:盘8件,长杯2件,唾盂5件,小盘2件,盏1件,盆1件,长颈瓶4件,熨斗4件,盖罐1件,碟1件,行炉2件,钵6件等。另有鎏金勺、鎏金刻花铜钵、鎏金小钵、刻花铜盒、剑饰、带饰、车马饰、钗、尺、锁、铃、镊、臂钏、剪刀、马镫等,另还有羊、马、龙等动物。这些上千座唐墓出土的铜器和墓葬内其他类别的出土物相比,数量就较少。
鎏金铜铺首
鎏金铜铺首,直径26.5厘米,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出土。其形象是一个大兽面,巨口獠牙,口中衔有门环。
鎏金鸳鸯海棠形铜盘
鎏金鸳鸯海棠形铜盘,长20.7、宽14.7厘米。铜盘呈四瓣海棠形,盘正面錾纹以一只展翅的鸳鸯为中心展开,周围雕刻卷草、莲瓣和连珠纹,纹饰精美。
铜行炉
铜行炉,长38厘米,年西安市西郊南何村出土。铜行炉是佛教徒盛香礼佛的重要器具,在石刻和壁画的供养人图像中常见。
铜细颈瓶
铜细颈瓶,其一,高27.5、口径5.8厘米,年陕西省长安县首帕张村出土。其二,高16厘米,年西安市东郊出土。
其三,高18.5厘米,年西安市东郊唐墓出土,其特殊之处在于盖下带有长柄,可能是便于随时了解瓶内水或酒的多少。该瓶原以为是银器,经检测,成分还是以铜为主。
铜唾盂
铜唾盂,唾盂上部为浅盘状,盖上带捉手,短颈,腹下垂,矮圈足。其一,高9.8、口径8.8厘米,年礼泉县出土。
其二,通高16.7、口径8.7厘米。
其三,高14.7、口径9.8厘米。唾盂,至迟出现于战国,明代演变为渣斗,为卫生用具,是古代贵族宴饮时唾鱼骨或兽骨的盛器。年西安市南里王村唐韦泂墓石椁线刻画上,有侍女手上就捧着这种形状的唾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