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陕西女孩因喜欢印度文化,13年和印度

10年前,一个陕西姑娘,不要彩礼,也不惜与父母断绝关系,和一个印度小伙私奔到印度,引得众议纷纷。这个姑娘名叫陈静,她自小热爱印度文化。在一次展览会中,陈静与印度小哥“善良”结缘,随即开启了一段跨国之恋。然而,3年后两人却一起回国了,并在家乡袁家村举办了一场关中特色婚礼。

陈静和善良婚礼照

期间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陈静父母又是为何接纳了这个印度女婿呢?本期自述纪带您走进这段曲折离奇的中印跨国婚姻。

热爱印度文化的中国姑娘

陈静,年出生在陕西省礼泉县的袁家村。父母都是当地一家小型机械厂的员工,家中生活条件不错。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陈静从小受尽宠爱。

陈静

陈静高考时考到了一所专科院校,毕业后在西安找了一份收入不高但十分稳定的工作。她时不时就回家看看,陈父陈母逢人就夸自己宝贝女儿多么孝顺多么懂事。

陈静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影,尤其喜欢看印度电影。浑厚深沉的古印度文明,对陈静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她对电影里那载歌载舞的异域风情,极富特色的服装和舞蹈都特别感兴趣,家中还摆放着很多印度的香薰和手工艺品。

身着印度服装的陈静

年,她在同事的邀请下去参观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这里有世界各国的艺术展区,自然也少不了印度。陈静身着印度纱丽服装,来到西安世博园。

陈静和善良

印度展区的工作人员正在唱着印度歌,向路人推销印度工艺品。那高大帅气的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陈静的目光,她觉得那个人就像从印度电影里走出来的明星一样,她看得出了神。

对方也注意到这个一直盯着他的小姑娘,他来到陈静面前,跟她详细地介绍着印度文化,为她唱着印度歌,向她推销一个木质小象雕件,并对她说:“姑娘,你真的很漂亮的”。

陈静听后,脸红到耳根,飞也似地逃走,心不在焉地回了家。

木质小象雕件

回家之后,盯着那个小象雕件,陈静眼前浮现出印度小哥那张笑盈盈的脸,耳边又响起那句“姑娘,你真的很漂亮的”,陈静不由得又红了脸。

漫长的工作日终于结束了,陈静满脑子都是博览会上的那个印度小哥,她打算再到那里去一趟。许是一个人不好意思,这次陈静拉上了自己的表妹。

到了展区,她远远地就看到了小哥。她带着妹妹故意到小哥眼前转一圈,没想到,对方并没有认出她。于是她又转了一圈,这下印度小哥发现了眼前这个有些面熟的中国姑娘。

上次身着印度纱丽服饰的陈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告诉陈静自己的名字叫“善良”。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二人这下也算是熟人了,于是便互换了联系方式。

热爱中国文化的印度小伙

善良原名叫辛格,年出生于印度首都新德里,是一个高种姓人。从小生活富足的他十分痴迷中国文化,自学汉语,长大后考入新德里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外贸公司担任翻译。

年,善良来中国西安世园会印度馆当志愿者,邂逅了来游玩的中国女孩陈静。

热恋中的二人

有了联系方式的二人经常在手机上聊天,他们都觉得对方是个很有趣的人,于是在线下也多次碰面。他们游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看古迹、爬城墙、吃小吃、学文化......

慢慢的,善良发现自己对这个中国女孩有了爱的感觉。他便大胆地向陈静表白,陈静微微点头表示应允。

但很快善良的签证到期了,他只得告别陈静,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印度。两人继续在网络上聊天,分享日常。地域的间隔并没有冲淡二人的感情,反而使相隔两地的二人更加思念彼此。

年5月,善良再也忍受不住对陈静的思念,他办好签证又来到中国。见到陈静后,他紧紧地拥抱住她,并向陈静郑重地求婚,希望陈静可以嫁给他,陈静含泪点头。

女方父母反对,两人私奔到印度

回到家中,她向父母表明自己谈了两年恋爱,并且已经答应了对方求婚。“好!好!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得知女儿已经有了心仪的另一半,陈父陈母笑得见牙不见眼。

陈静和父亲

但当陈静向父母说完善良的情况后,刚刚还喜笑颜开的父亲,此刻脸上却笼罩了一层阴影。陈静刚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同样沉着脸的母亲打断。

他们不同意这门亲事,他们绝对不会允许陈静嫁给一个印度人。在父母的印象里,印度就是脏乱差的代表。

母亲苦口婆心地劝陈静:“印度远离中国,生活习惯不同,你一个女孩子过去要是受了委屈,我们也照顾不到你。你是我们唯一的孩子,等我们老了,你不在我们身边,我们该多孤单,多想念你啊!”

可一向乖巧懂事的陈静,在这件事上却是寸步不让,她和父母起了争执。父亲一气之下没收了陈静的护照和身份证,还藏起了家中的户口本。

父亲表示,如果她敢跟这个印度人走,他们就不认这个女儿。这让陈静非常生气,径直摔门离去。

一向懂事听话的陈静,或许一时沉溺在爱情的甜蜜里昏了头,或许真的有些叛逆心理。总之这件事,父母越是反对她越是要做。

年,陈静趁父母不注意,把证件偷了出来。她和善良在西安领取了结婚证,并一起私奔到了印度。

面对女儿的离去,陈父陈母伤心欲绝。他们不理解,从小捧在手心里的女儿,在父母和一个印度人之间,为什么会选择后者?

他们坚信女儿是被这个印度人骗了,便将所有的不满都强加到善良身上,每每提起,直恨得牙痒痒。

陈母天天以泪洗面,一向坚强的陈父也是沉默寡言。三个月的时间瘦了十几斤,村里人眼见他一夜白头,整日饮酒,都纷纷宽慰他,希望他想开点,不要这样一直消沉下去。

思念父母,决定回国

陈静跟随善良来到印度,很快和善良的家人们打成一片。善良的母亲很是喜欢这个来自中国的儿媳妇,对她更是像对待自己闺女一样。

陈静和善良家人的合照

年,他们在印度举办了一场具有印度特色的婚礼,她终于嫁给了自己的挚爱。婚礼上,她麻木地听着来往宾客的祝词,那是她不能理解的语言,恍惚中,她突然很想念远在中国的父母......

在印度的婚照

虽然陈静如愿地嫁给了善良,但她的内心一直备受煎熬。随着时间的推移,陈静对父母的愧疚感愈发深重。

她不敢联系父母,不知道父母现在过得如何。父母的话一直在耳边回荡,她也开始担忧,离家这么远,父母老了以后该怎么办。

看着整日闷闷不乐的陈静,婆婆和善良都十分心疼。

于是在年,善良辞去印度的高薪工作,陪着陈静回到中国,请求与陈静父母和解。

当他们回到中国后,陈父陈母态度依然坚决,他们不想见到这个拐走自己女儿的印度人,拒绝沟通。

无奈之下,善良和陈静只能先去北京。在北京工作的时候,他们经常给老两口打电话,每月节省下来的钱也都寄回陈静家。

他们希望时间一长,两位老人可以看到他们的诚意,原谅他们过去犯下的错误。

可是陈父陈母表示,自己的养老金已经够花了,让他们不要白费心思。

年,思女心切的老陈夫妇,还是松了口,愿意见一见这个印度女婿。得到这一消息的善良欣喜若狂,善良的母亲得知这件事,也是十分重视。

他们了解到,在中国娶媳妇,男方家的人是要上门提亲的。于是善良的母亲提前一周来到中国,和善良一起,早早地就开始张罗见陈静父母的各项事宜。

善良和他的母亲

他们买了很多礼物,烟酒瓜果,营养品一应俱全。善良的母亲还从印度带来了许多珍贵的手玩和名贵的服装,她打扮得十分隆重,打算和亲家见一面。

在中秋节前夕,他们终于来到了袁家村。门在打开的那一刻,善良十分紧张,陈父陈母看到善良的母亲时,有些意外,但还是笑脸相迎。

在看到陈静的时候,更是眼睛都亮了,热情地招呼他们进门。至于善良,则是被全程无视。这让善良刚刚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善良向陈静父亲认错

果然在交谈中,就算善良的母亲在场,陈父还是丝毫不掩盖对善良的不满,他指责善良当时不打招呼就带着女儿远走印度。面对陈父的发难,善良频频点头。

为了给陈静的父母留一个好印象,他自告奋勇地去做晚饭,给老陈两口子做了陕西当地的特色美食,浇汤猪肉面。

陈母品尝之后,直夸善良做地十分地道,陈父默不作声,只是让善良又给他盛了一碗。见气氛有所缓和,善良的母亲塞给陈父陈母八万礼金,正式提亲。

善良给陈父盛饭

老两口没有马上答应,但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看得出这个孩子,的确是有心了。

第二天,老陈两口带他们三个去村中游玩。节日里的袁家村热闹非凡,村民们围在一起听歌唱歌。

善良的母亲很是喜欢这个富有特色的村庄,高兴地表演起印度手势舞。陈父陈母也是非常开心,善良趁热打铁,登台为大家唱歌跳舞,还邀请陈父上台一起表演。

一天下来,陈静的父母终于接受了善良。善良此时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希望能给陈静举办一场中式婚礼,堂堂正正地娶她,以弥补当年的错误。陈父陈母含泪应允。

向村里提出结婚请求

陈家所在的袁家村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民俗村,这里保留着传统的关中婚礼。但是在袁家村有个多年传承下来的习俗,那就是谁家有喜事都要报到村里,村主任组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直接在大会上分工,集体帮办喜事的人家张罗。

袁家村

陕西八大怪中有一句“女子不对外”,讲的就是陕西人的婚嫁观念,嫁女儿连外地都不想嫁,更别说是外国人了。

为了获得村民的支持,陈父和善良一起准备了礼物。临行时,陈父不断地嘱咐他嘴甜一点,记得叫伯伯爷爷。

善良拿着礼品出发

他们最先来到村主任家。村主任起初表现得很为难,他怕劝不动乡亲们。但善良言辞恳切,村主任被他的真诚所感动,于是便给他一个机会,要他自己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为自己争取村民的认可。

善良和陈父寻求村主任帮忙

善良又去找了村里一个姓郭的老前辈,请求他教自己用当地方言讲话,他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拉近自己与乡亲们之间的距离。德高望重的郭老师,在村主任的牵线下,不遗余力地教着眼前的年轻人。

郭老师和善良

善良学习十分用功,不断纠正字词发音,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几天后,会议如期举行。口说礼泉话的善良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在听说了他和陈静的故事之后,台下顿时议论纷纷。

私奔,对于袁家村这个传统的村落来说,是伤风败俗,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们不同意在村里办这场婚礼。对于这件事,反对的人不在少数。

村民代表大会现场

陈父听见乡亲们的对话,在一旁的角落里默不作声。村主任这时候站出来为善良说了几句话,村民们这才安静下来继续听善良说话。

善良连连表示,他已经知道错了,所以今天特意来请求大家的原谅。

陈静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为了不给陈静和陈静的父母留有遗憾,他想给陈静一个传统的中国婚礼,他是真的爱陈静,这辈子都一定会好好对这个关中女孩。

听着善良无比真诚的誓言,想起老陈在女儿离开家这几年日渐消沉的样子,村民们最后还是同意了他们举办婚礼,但是在举办之前,他们要考验一下善良。

蹲着吃面的善良

一位村民递给了善良一碗面,要求他像陕西人一样蹲着把这碗面吃完。陕西素有耍女婿的风俗,这碗面里放了十勺陈醋,两大勺油泼辣子,村民们借这碗醋面,考验善良对爱情的坚贞。

热心的村民

善良照做,吃完了面,也得到了大家的许可。议堂的氛围顿时欢快了许多,不等村长发话,村民连连举手,“乐队交给我”“主厨我来当”“我给你抬轿子,保证你把媳妇风风光光地娶进门”……

成功举办婚礼

回家后,老陈家连夜找先生算了个良辰吉日。时间紧迫,陈父不顾脚伤,和善良一起布置礼堂,他们都想把最好的一切给陈静。

爷俩从早忙到晚,在贴正堂最后的一个大“囍”字时,陈父望着眼前弯腰忙碌的善良,慈爱地摸了摸他的头。

“以后我就把你当成儿子了,你一定要对陈静好啊。”陈父说道。善良郑重地向陈父保证这辈子一定会对陈静好。

善良和陈父布置礼堂

陈母为了女儿的婚事,和亲戚好友进行了大采购,把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得满满当当。善良的母亲,因事无法参加儿子在中国的婚礼,托人带来了很多印度华美的服装和首饰给儿媳。

为了还原传统的关中婚礼,善良不顾危险去学了骑马,牢记中式婚礼的各项礼仪。

迎亲队伍

年12月7日,善良和陈静终于在袁家村举办了一场具有关中特色的婚礼。婚礼当天,整个袁家村张灯结彩。

听着亲切的家乡话,在大家一句句的祝福声中,陈静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她没想到自己能有这么好的婚礼,没想到还会有这么多爱她的人。

宾客散去,善良拿出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木雕小象,哼起那首歌,对陈静再次说道:“姑娘,你真的很漂亮的”。二人回忆过往,泪眼婆娑,随即紧紧地相拥。这场跨国婚姻,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如今距离二人的婚礼,已经过去了6年,网上再也没有关于他们的最新消息,也不知道二人现在过得是否幸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段跨国婚姻必然走得不容易。

当初陈静不顾一切私奔到印度,不但伤了父母的心,也丝毫不顾念自己的安全。同时作为家中的独女,陈静早晚要面临父母的养老问题。那么,到底在中印之间做一个什么样的选择,才是这段跨国婚姻最好的出路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26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