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生态宜居,百姓只有住得下、住得好、住得舒心,才有精气神去创造美好生活。而要达到生态宜居,面上看是整洁有序、诗情画意的人居环境,里子上则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致富模式的巧妙变化,精神需求的逐步提升。而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中,生态宜居在产业兴旺之后,在乡风文明之前。那么怎样才能达到生态宜居呢?首先需要合理规划新农村建设,找准本村发展道路,达到产业兴旺。达到生态宜居后,有怎样来保持呢?那就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建设好外在环境后就该建设精神环境,精神环境再来调节外在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一、生态宜居在产业兴旺以后
产业兴旺才能带动百姓致富,只有百姓富有了,才有余力去思考、建设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当然,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厢情愿的,而是立足本村实际、经过评估探索、实践磨练后逐步形成的。比如,袁家村——“空心村”到“网红村”的完美蜕变,袁家村坐落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袁家村产业发展遭受重创,村民生活出现问题,于是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成了“空心村。但是年前后,袁家村领导人积极思变,他们四处调研,组织村民外出学习积累经验。随后,领导们立足袁家村实际,发现其独特之处便是民俗。陕西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蕴及其深厚,三秦大地,关中文化,中华民俗——靠民俗和旅游发展的想法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于是年开始发展农家乐项目,年打造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一步步规划,一步步走,现如今,袁家村已经是文化遗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特色新型古镇,在西安骡马市繁华的街头,也能寻见袁家村民俗文化体验点,他们走出咸阳在,向更多的国民展示关中文化。产业兴旺了,百姓的腰包鼓了,这样的产业又倒逼他们注重店面设计、环境整治,于是生态宜居了。
二、生态宜居在乡风文明以前
生态宜居为什么在乡风文明建设之前呢?如果是产业兴旺解决的是吃好饭的问题,那么生态宜居便是住好房的问题。而只有吃饱穿暖住好后,人们才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文明。这里也有一个不为大家熟知的例子,那便是我生于此长于此的家乡——荆竹村,在这里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有淳朴的乡风文明。我们村有归原民宿、有无图书馆、百亩果园等成规模的产业和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起来了,各自安居乐业,环境生态宜居,所以百姓怨言少了、笑颜多了。人们开始加强自身修养,破窗效应少了,人们讲卫生爱整洁的要求也提高了,追求美欣赏美的能力也提高了,高尚道德品质也就养成了,切实实现了从不能干坏事到不愿意干坏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