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小康阔步前行咸阳高新区驻礼泉县石

村里环境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需要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斗志。

年6月,为落实中省市关于扶贫工作重要部署和要求,咸阳高新区高度重视驻村扶贫工作,选派精兵强将到礼泉县石潭镇新同村开展工作。6年来,扶贫工作队坚持目标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提高脱贫质量,巩固减贫成效,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年,新同村脱贫摘帽。截至目前,全村贫困户从原来的户减少到目前的8户,贫困人口从原来的人减少到目前的9人。

管委会主任景雪峰带队深入礼泉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树立信心扶智也扶志

盛夏,看着道路两旁的苹果树茁壮成长,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村民周水库脸上再次露出朴实的笑容。

今年60岁的周水库,患有脊髓炎,常年坐在轮椅上,丧失了劳动能力,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双重打击下,周水库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妻子、儿子挤在年久失修的危房里。

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了解了周水库一家的困难,首先就对让人提心吊胆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并为他争取产业资金,鼓励他们种植苹果。周水库的儿子本也想通过产业扭转家里情况,奈何家里太穷没钱支持。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协助他取得了银行贷款,有了创业资金,周水库的儿子搞起了电商,并且做的不错,现在已经还清了银行贷款。

“周水库因为残疾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也是他贫困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扶贫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进行帮助,更要扶起他的志。”高新区驻石潭镇新同村第一书记程安厚说。

针对村里类似周水库因病致贫的村民,工作队积极走访,宣讲产业发展等各项扶贫政策,做好贫困户思想工作,“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户増强脱贫信心,打消思想顾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展项目,因户制宜,为每户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并落实产业状持资金。

如今,周水库一家住上了崭新的房子,儿子有了好工作,自家的苹果树也可以维持生活,他们过上了好日子。

蘑菇种植产业

产业帮扶输血变造血

64岁的罗忠渊,早年丧偶,一人抚养两个女儿。他贫困的原因一是要供两个女儿上学,更主要的是他自身懒散造成,不爱劳动,家里的地一直荒废着。鉴于罗忠渊的情况,工作队通过协调,不仅给他办理了每月50元的“双女户”补助,还申请到了民政救助。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的让贫困户靠救济生活,用自己的劳动改善生活才是长久之计。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经济、特色产业经济等产业扶贫实体,将扶贫工作从外界‘输血’转移到自身‘造血’上来,才能从根子上解决脱贫致富,真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的。”程安厚表示。

经过工作队的一番协助,罗忠渊再次扛起农具、修整土地,发展产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的帽子。现在,两个女儿已经成家立业,一家人吃喝不愁。

帮扶不是“当保姆”“养懒汉”,高新区扶贫工作队把产业帮扶作为实现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治本和长久之策。倾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先后联系上级部门落实贷款15万元,组织开展大棚蘑菇种植,大棚蘑菇种植去年正式出货,今年上半年又重新购置蘑菇棒余枚,第二茬新菇已投放市场。

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改善环境小路成大路

走进礼泉县石潭镇新同村,干净整洁的道路映入眼帘,遍地花开,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以前进村的路很破烂,赶上下雨,这路泥的很难走。帮扶队来了以后,又是给大家修房子、又是修路。现在这水泥路走着就是美,这全都靠国家政策好。”新同村贫困户白兆福笑着说。

近年来,高新区扶贫工作队先后赴市县,通过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50万元,对总长3公里的破损通村主干道路进行了修缮和拓宽改造。筹措资金30万元,对贺家村1公里的村内道路进行了水泥路面硬化。筹措资金20万元,利用春季植树期,购置五角枫、白腊、樱花等树种余棵,对包扶村街道进行绿化、美化。

驻村第一书记程安厚检查蘑菇种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跋涉拼搏。

如今,礼泉县石潭镇新同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农民增收,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高新区扶贫工作队正以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向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带领新同村朝着小康阔步前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1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