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甘露,地出礼泉。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北部为山,南部为原,昼夜温差大,依托这样得天独厚、丰富优质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享有“御果之乡”的美誉。一心一得,二分佳名,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礼泉县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县为目标,通过持续推动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了“各镇有特色、特色有品质、品质促销量”的良好发展业态。
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沿着礼泉县以南的秋步月大道,走进史德镇榆村,一股沁人心脾的桃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除鹅黄芊嫩的小草,星星点点,散落在田野路畔外,就是缀满庭院,笑遍原野的桃花。春风春雨润色人间,桃香桃色抚暖人心。三月花开,七月果熟,这里的桃花正迎风绽放,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七月,这里将硕果累累,桃香逼人。桃树不仅浸润了史德人民的心田,桃园中的桃树更是富裕了这一方百姓。
榆村人爱桃、栽桃,喜欢讲“御桃”的故事,相传公元多年前,“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携爱妃杨贵妃西逃至此,口渴难忍,有村人奉之以桃,唐玄宗食之赞不绝口,“安史之乱”平息后,每到桃熟季节,村人以贡品献之,从此榆村蜜桃便获得了“御桃”身份。
精准把握方向,夯实产业基础。史德镇榆村地处礼泉南部平原灌区,全村耕地面积亩,其中桃面积占50%,种植户余户。上世纪80年代中叶,榆村人民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南塬坡地,率先发展“御桃”生产。脱贫攻坚以来,史德镇逐村攻坚,因地制宜,确立了榆村精准脱贫方案。利用该村种植面积广、种桃历史悠久的发展优势,鼓励村民坚定脱贫信念,积极发展种桃业。榆村桃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优的发展历程,夯实了产业振兴的基础。
蓄力开拓新品,持续打开销路。在不断扩大桃树种植面积的同时,该镇还注重桃树新品种的引进,鲜桃品种齐全,有沙红、春雪、“榆村一号”、晚五四、阿部白等几十个品种,其中“榆村一号”获年杨凌农高会“后稷”全像奖,“晚五四”获年农业部特优产品称号。每个月都会有果树专家派到榆村向村民面授栽培技术,秋步月大道等道路面也全面完成了硬化、绿化,客商的货车源源不断的进入榆村。村干部主动出击,联系销路,不断开拓市场渠道,为近万亩桃园拓宽销路,打响品牌,主动对接商家,以优质的品质,实惠的价格为卖点,通过口口相传,线上宣传等方式,不断吸引“回头客”,桃果远销新疆、西藏及东南沿海地区。如今,榆村人70%经济收入来自“御桃”产业。小小桃子,让榆村走上了脱贫增收的道路,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
春风春韵赏桃花,铺就旅游致富路。借势乡村旅游发展,08年、09年成功举办了以“桃花开了,好运来了”、“桃花开了,农民笑了”为主题的陕西礼泉第一届、第二届桃花节,从而拉开了榆村桃花旅游的序幕,该村持续开展桃花节等乡村旅游活动,陆续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眼下正是满眼桃色好时节,春日暖阳下,大片的桃花绽放,让人好似置身花的海洋,从各地赶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增加了榆村桃产业知名度。“上午榆村摘桃,下午香港尝鲜”已成为该村旅游休闲的一大名片。
一番桃李花开尽,致富征程满眼春。下一步,史德镇将立足良好的生态条件和资源禀赋,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不断壮大种桃产业,让乡村振兴之歌响彻云霄,乡村振兴之花开遍原野。
作者:刘青本报记者朱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