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袁家村的街上阳光明媚,绿树成荫。
什么是“最向往的生活”?10月21日,记者在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找到了答案。
近年来,袁家村致力于打造乡村旅游名片,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去年,全村共接待游客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10万元。
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村里人过上了“向往的生活”,也让来这里的人体验到了“向往的生活”。
一座小院,临街而居
“天一明,我就起床了。打扫卫生、拖地、把垃圾倒了。晚上要等出去逛的人回来,大概10点、11点关门。”65岁的张文西头发花白,他这样聊起自己一天的生活。
在袁家村,张文西住着一座农家小院。年,他把这座小院改成了农家乐,招待来旅游的客人吃饭。他的菜单印得很简单,但清晰明了。“都是农家饭,真材实料,把客人招待好,不哄人。”这是张文西对自己的要求。
跟着农家乐生意,张文西的收入不断增加。过了几年,他扩大了生意:家里不但能吃饭,还能住宿。他把院里楼上的几间房子装修成不同风格,有标准间、有土炕房,临街的房间还有小阳台。
“今年国庆假期,8天我就挣了4万块钱。”张文西感慨着日子真的过好了。以前农民在地里种庄稼,根本不敢想会过上现在这日子。
日子好了,生活也更文明了。张文西家是村上的十星级文明户。他家门口的墙上有块牌子,上面写着一句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据悉,袁家村通过会议、宣传栏、远程教育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袁家村又以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为依托,打造了文化活动广场、乡风文明一条街等。村上通过开设“善行义举”榜、村规民约专栏、农民学校,举办旅游礼仪讲座、五好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公婆评选等,大幅提升了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素养。
一壶清茶,三两好友
王全胜说,自己开了两次业。“第一次是农家乐,年我又改造了一次,才有了现在这家民宿。”民宿的要求更高,更注重客人的住宿体验。
“这儿比去年多种了几种花。”
“这上面还有房间呢!”
王全胜家开办的民宿客人很多,大部分都是熟客,一进门就聊了起来。王全胜站在柜台前,忙碌地按着计算器,嘴里不断念叨着各种数字。听见聊天声,他抬起头,像老朋友一样招呼着客人。
在一楼,王全胜摆了几张桌子。夏天的晚上,会有很多客人在这里喝茶乘凉。“有时候也会喝点酒,几个朋友聊着天就到了半夜。民宿和一般吃饭的地方不同,我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客人想在这里坐多久都行。”王全胜年轻,性格也好,经常在晚上收拾停当后加入客人的聊天中。就这样,他和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慢慢成了朋友。每年,他们都会来王全胜这里住上几天。
“这院子本来就是咱家,来做客的就是朋友。”王全胜笑着说,“就在家门口做生意,生活也舒服,咱当然高兴!这就是最向往的生活,而且已经实现了。”
据悉,袁家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借发展乡村旅游之势,走绿色环保之路。村里62户民宅优美宜居,全部建成了仿古式明清建筑的农家乐接待站,村民多数在自家门口经营创业。袁家村还先后建成融关中作坊、关中民俗、关中小吃等于一体的康庄民俗街、酒吧街、回民街和祠堂文化美食街等,形成了著名的关中印象体验地休闲旅游品牌。
一间小店,八方游客
在袁家村的民俗小吃街上,游客们熙熙攘攘。杜教民站在自己的小店门口,乐呵呵地等着锅里的油热起来。
这间小店不到20平方米,门口炉灶上架着一口大铁锅。油滚开后,杜教民坐在锅边,从面盆里抽出准备好的面条开始炸馓子,另外一位员工负责打包和收银。
和张文西、王全胜不同,杜教民不在店里住。每天早上6点30分,他从家来到店里。“来了后就要开始做准备工作。先把各处抹洗干净,然后要备好一天的原材料。等把炸馓子用的面都做好,就到上午9点多了。”杜教民说。
在这条小吃街上,还有许多这样的小店,一大早门口都已经排起了长队。这些小店实行的是“一店一品”,一个店卖一种特色食品。店面是村上免费提供的,由村上统一管理,各商户负责经营。
据悉,年,袁家村瞅准旅游农产品开发前景,决定把民俗小吃街的豆腐、酸奶、醪糟、辣子、醋、粉条、菜籽油、面粉等传统作坊组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旅游农产品的开发。年下半年,占地余平方米的厂房建成并投产,生产的辣子、醋、粉条、豆腐等农产品供不应求。
为保证产品的优秀品质,袁家村还与当地农民签订收购协议,要求农民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严禁使用各类农药、激素,确保原材料无污染、无添加。村民、商户及周边农民群众都可以在各专业合作社入股,每年参与分红。
如今行走在袁家村,传统手工作坊、民居客栈、名人雅居随处可见。村容美丽,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有钱赚,有茶喝,有三五知己畅聊人生……这就是不同人群心目中“最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