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文旅怎样撬动乡村振兴重庆要答好3

白癜风传染途径 http://m.39.net/pf/a_4510830.html

以文旅产业为“支点”,能不能把乡村振兴撬动起来?

6月11日至14日,第七届西旅会暨重庆文旅会在渝举行。今年的西旅会暨文旅会上,“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成为一大亮点。

乡村振兴,是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重庆广大乡村面临着一道道新课题:怎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哪些产业可以提供更强动力?怎样更深入地挖掘“乡村价值”?

本届西旅会上,众多嘉宾给出答案:以绿色为本底的文旅产业“加强版”,将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路径。

▲6月12日,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行。钟志兵摄/视觉重庆

各有特色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乡村文旅产业是一大利器。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以文旅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有着良好的资源禀赋。

首先是量级大、品牌“硬”。年,重庆文旅年度投资总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产业增加值均接近千亿元的量级。近年来,重庆在全国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评价中连续排名全国第一,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同时,重庆的文旅资源分布较为均衡,按“一区两群”的布局又各具特色:

▲主城都市区,以两江四岸、“四山”和都市游为特色,母城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该区域年接待游客总量超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约亿元,体量大、辐射力强、含金量高。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文旅产业念的是“水”字经,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三国文化、忠文化、盐文化源远流长,石宝寨、白公祠、西沱云梯街等人文景点星罗棋布,瞿塘峡、巫山十二峰、红池坝等享誉海内外,属世界级长江黄金旅游带的核心段,该区域旅游业年总收入在亿元以上。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念的是“山”字经,森林覆盖率达到56.4%,包括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仙女山、乌江画廊、黔江小南海等11个自然保护区和26个自然公园,拥有重庆最好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民俗风情资源,旅游业年总收入也在亿元以上。

▲林璧属在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论坛演讲。图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有益探索

以文旅产业撬动乡村振兴,重庆近年来作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例如,南川区以避暑纳凉型、生态休闲型、花果观赏型、农家田园型等特色休闲旅游为突破口,在大观、木凉、河图等地打造了一批全市乡村旅游示范点;城口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态气候及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重点发展“大巴山森林人家”、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产业;巫溪县红池坝镇打造九坪、茶山、渔沙等7个农旅融合示范片,创建“红池云乡”国家3A级景区,茶山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村”……

总体看,重庆的乡村旅游可概括为“十百千万”:截至年,重庆创建了10个以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县,打造了个特色旅游镇、0个特色旅游村,培育了1万家规模经营主体,年接待游客在2亿人次以上,总收入达到千亿元级规模。

放眼全国,以文旅产业撬动乡村振兴的范本不少,值得重庆借鉴。

例如,有“中国乡村旅游超级IP”之称的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其发展路径就值得解剖。这个小村庄只有62户、人,也没有独特的山水或人文资源,其年接待游客却高达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不仅让本村走上了致富之路,还带活了周边十余个村、万余农民。

袁家村是怎么做到的?概而言之,就是找准了都市人群的主要诉求,打造沉浸式“传统乡村生活综合体”。

袁家村位于关中平原,处在中华传统农耕文明发源地核心区,号称“关中第一村”。该村以村民、村庄为主体,着力于去城市化、去景区化、去商业化,全面“复原”传统乡村生产生活,让游客全方位、零距离、多角度体验乡村生活,真正实现“村景一体”。

与袁家村的发展路径不同,地处山区的福建省屏南县则把“旅游+”模式尽量做到极致:

在前汾溪村,夹道而建的明清古居成为“研学旅”一体的综合实践基地;在厦地村,伫立在先锋厦地水田的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地,“旅游+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在北墘村,天然好水酿出品质黄酒,“旅游+工业”日渐成熟;在岭下乡,高山花卉、蔬菜、茶果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旅游+农业”渐入佳境……充分盘活当地山水、农业、工业、文化等特色资源,屏南正逐渐成为全国一流的乡村文旅康养基地。

▲南川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一景。瞿明斌摄/视觉重庆

答好3题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重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仍存在资源利用不足、资金压力大、专业人才短缺、产业链不长更不强等问题。部分地区受交通、地形、气候等要素制约,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季节性周期明显,仍属于典型的“看天吃饭”,发展模式粗放。

因此,要让文旅产业真正有效地撬动乡村振兴,重庆先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如何“让人来”?这里的“让人来”,既包括吸引游客,也包括吸纳人才。

吸引游客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主任林璧属认为,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重在营造“异地感”“纯粹感”,为游客呈现出“向往的生活”。

上面说到的袁家村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重庆在这方面,颇具优势:重庆的乡村山环水绕、峡江相拥,村落高低错落、富有立体空间的美感,有着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吸引力。

吸纳人才上,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潘家恩建议,乡村要把“流动人才”真正变成“留住人才”,着力引进高人、引回亲人、引来新人。

不管是带着资金、项目的企业家,还是带着创意、信息的行业专家,抑或是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有独特技艺的手工艺者,乡村都要敞开怀抱、招贤纳士,为各类人才打造施展才华的工作平台、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6月12日,秦远好在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论坛发表主旨演讲。钟志兵/摄视觉重庆

如何“让钱来”?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农民,培育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是乡村振兴的目标。

重庆要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延长文旅产业链。比如,加强旅游与医疗、保健、体育、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跨界创新,积极开发农业公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乡村营地、乡村运动公园、乡村庄园、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引导乡村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转变。

如何“分好钱”?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农民始终是收益的主体。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学科负责人秦远好建议,合股联营可以成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首选模式。

具体而言,合股联营主要有三种操作方式:一是村集体组织+农户,例如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的股份经营联合社。二是专业合作社+农户,例如酉阳县板溪镇山洋村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户农户入股承包地1亩、山林0亩、房屋间发展乡村旅游业。三是龙头企业+村集体组织+农户,例如丰都县仙女湖镇硝厂沟村,由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引进丰都县旅游公司,合股成立硝厂沟旅游发展公司,总资产达到万元。

这些方式虽略有差异,但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即:让农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起更科学的利益连接和分配机制,达到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重庆要用好生态与人文两个“宝贝”,把文旅产业与乡村的自然资源、文化价值、生态环境更有效地“嫁接”起来,更充分地融合起来,让文旅产业“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绝的新动能。

来源:两江观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4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