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儿女一生的灯塔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党史学习教育获奖征文优秀奖

燕振杰

作者单位:礼泉县自然资源局

母亲符立彩,西张堡镇西张堡村人氏,17岁嫁入新城村燕家。父亲燕吉友曾于年参加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建设,积劳成疾,终因无钱医治于年9月撒手人寰。至此,母亲一个人拉扯5个孩子艰难度日,用女人柔弱的肩膀庇护着风雨飘摇的家度过了饥荒、文革、土地包产、改革开放直至丰衣足食。年突发脑中风致言语迟缓,左侧肢体偏瘫,行动不便23个年头,于年11月21日因病去世,享年78岁。

命运多舛,母亲善良刚强却一生坎坷。78年的生涯里,前30年忍饥挨饿,受尽贫穷和艰难,后40年里形单影只默泪下,独身寡人万千怜。母亲随其母改嫁西张堡村符家,在

众兄妹间排行老三,后来嫁到一穷二白的燕家,与同命相怜的父亲借住在邻家半间青瓦半间泥坯的房里,伴着房檐下的一口锅开始过活。母亲婚后勤俭持家,白日在生产队劳作,晚上在煤油灯下纺线织布,房檐的另一端饲养着一匹马,视为珍宝精心喂养,之后不得已变卖了这匹马,在村东头置得一套宅基,盖了一间草棚,才算真正有了一个家。

物资的匮乏、生活的艰辛是那一代人的苦楚。然而父亲病逝后,大半生的孤寂、坚守及恒久的隐忍,则是母亲一人承受的苦难。父亲离世时母亲38岁,作为长子的我19岁,最小的妹妹才9岁,为子少不经事,为女整日以泪洗面,我们兄妹5个围着母亲多日不曾出门。可日子还得过,生活还得继续,母亲藏起悲伤擦干泪,为了子女强打起精神,不遗余力地独自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小心翼翼守护着生活的宁静,隐忍着世俗冷眼,当娘又当爹,从无一句怨言。

相比体力活,一年的生计更得仔细计划。每年3、4月青黄不接时,母亲就去挖野菜,5月摘槐花,趁着夜静无人时拿到石碾上碾碎,加些玉米面做成馍馍,添补口粮。记忆中,母亲言语不多,一直在劳作,儿女入睡后,母亲不是在纺线机旁就在织布机上,醒来时不是在剥玉米、做家务,就是在厨房忙碌。日子虽过的艰辛,但母亲还是想尽办法让兄妹上学识字,遗憾的是大妹一直帮忙料理家务未进学堂。母亲干净、勤快、孝顺,有智慧,家虽简陋但洒扫明净,农活虽重但井井有条,还事事不忘对父亲有养育之恩的四婆,专程包的小饺子、第一碗热搅团,她总是先端给四婆。为人处事上宁可多吃亏绝不贪一点便宜,与妯娌乡邻和睦友善,遇到再大的不公和委屈也不曾与人高言,得到邻里众亲的赞誉和敬戴。

孩子是母亲的软肋,但也必然会成为铠甲。我们兄妹几个渐渐长大,深深体会到母亲的不易,所以都勤勤恳恳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作为长子,我深感肩头担子重,从70年在骏马粮站帮工、73年在粮食局转为国家正式干部,随之在药王洞乡政府、烽火乡政府、阡东镇政府、北屯乡政府工作,直到94年调入县国土资源局,期间,母亲一再教诲我努力工作,干好公家的事,为国家多做贡献。她的谆谆教诲成为我的座右铭,陪伴了我的整个工作生涯。工作以后,家里的光景也慢慢地好了起来,两个弟弟先后在生产队当队长,至此终于接过了母亲肩上的担子,撑起了家。

寒门家风好。在母亲的影响下,她娶进门的三个儿媳和出嫁的两个女儿都很好传承了母亲的孝道、包容和勤俭,吾妻为大,树立了榜样,两个弟媳更是常伴左右,尤其是母亲中风后的23年间,更是无微不至照顾床前。大妹的婆婆眼睛失明,出进都是大妹背着,小妹受尽作难赡养善待老人,被乡里传为佳话。

母亲的言传身教和智慧的处事方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女,成为我们一生的灯塔。她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儿女们自立自强的意识,用诚实宽容的胸怀培养了儿女们感恩无私的情怀,用善良正直的为人教给儿女们做人的道理,用坚韧不屈的毅力教会儿女们勇敢正确面对生活的方式,树立了淳朴的家风、家教和家训,给了儿女们无穷的精神力量,这也是母亲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此次修葺族谱,勾起了我对母亲的绵绵思念、久久缅怀,此时阴阳两隔,一种无以言状的思绪、无限的惆怅和悲怆缓缓涌上心头,使我深刻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苦楚!谨以此文聊表感伤与思念,望儿孙以先人为鉴,将优良家风、家教和家训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6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