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请你来试试咱们的眼贴!”4月27日上午,在江苏泰州“陕西特色农产品物流运营中心”,个性泼辣的泾阳媳妇杨小玲瞅准时机,将自产的茯茶眼贴贴到了前来调研的陕西省党政代表团咸阳市委书记杨长亚手上,惹得与会者大笑起来。
这是一场由泰州和咸阳妇联主办的“苏陕巾帼特色产品宣传推介会”。身为泾阳县兴隆镇白马杨村乡村振兴社区工厂带头人的杨小玲“豁”出去了,谁让她是带着使命来的——为村上68户乡亲生产的扶贫醋和茯茶眼贴找到销路。
农产品销售,一头连着乡村产业持续发展,一头连着广大消费者的“菜篮子”“米袋子”。然而,由于产销脱节、缺渠道等等深层因素,农特产由地头送到餐桌之路途并不轻松。
随着苏陕协作消费扶贫的不断深入,年,江苏全年采购、销售陕西结对帮扶地区价值7.09亿元的农产品,是年的2倍。销售成绩的背后,是苏陕协作结出的累累硕果。
一条条连接苏陕的供应链平台,正帮助越来越多的“土”味的农产品搭建市场通路,为杨小玲这样的农民和农业企业带来新的希望。
农产品变商品需要对接大市场
作为泾阳县兴隆镇白马杨村乡村振兴社区工厂带头人,杨小玲们的经历代表着农村和农业企业的典型困境。
年,有着多年酿醋传统的白马杨村村民,利用村校原废弃场地,以“支部+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方式,创建了的泾阳县兴隆镇众情塬醋坊。
自年4月正式运营以来,醋坊带动10名贫困就业,产业带动10户贫困户,年生产食醋达到吨,创经济效益15万元。然而,由于本地市场消化能力有限,销售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
同样心里打鼓的还有创业8年的陕西淳化女孩刘兰。来自中国荞麦之乡的她,拉着33户贫困户创建了荞麦产品深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如何靠市场“活”下去,正是她苦苦思索的。
来自咸阳礼泉县袁家村大秦女红坊的韩赛迎,带着咸阳市13个县的手工艺妇女合作社出品的刺绣手工艺品,希望对接更大的市场,让更多留守妇女一起致富。
可是对于出身农村、说话实诚的她们,除了“村上人自产的、没有添加剂、东西好”之类的,没有更高级的广告词了。如何将带着“土”味的农特产通过市场销售出去、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从而实现品牌化销售,似乎成为农人自身无法跨越的鸿沟。
产销脱节、缺少品牌支撑、缺少渠道包装等等供应链问题成为限制农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已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其深度、广度和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由“输血”到“造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供应链是核心。
苏陕协作搭平台打通市场通路
苏陕协作消费扶贫的春风为杨小玲们带来了希望。
在这场由苏陕党政机构及两市妇联组织的“苏陕巾帼特色产品宣传推介会”上,受邀首次参会的杨小玲看到,在这个由陕西中农厚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搭建的平台上,4年的发展集成了种植、仓储、销售、配送等多个版块。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供应链,累计助销陕西扶贫农特产超过1亿元。
在会场,杨小玲看到,来自咸阳的大宗优质马栏红苹果,在销售前,经过现场机械化的称重、分拣程序后,针对市场需求分包为小包装。
这一整套农产品“后整理系统”,赋予了在售的苹果、西红柿等农产品一个新的身份——商品化与品牌化,从而使规模化、标准化销售成为可能。
而对接海量市场和优质资源渠道、整合供应链的服务正是“杨小玲们”所缺失的。杨小玲认为,“以前主要靠行政手段推动苏陕消费扶贫,现在是走市场化路子,完善消费扶贫长效机制,让两地的消费扶贫合作长久、稳定、可持续。”
中农厚朴负责人饶艳认为,“农产品不是简单的地头到餐桌,需要的是流通过程的环节管理。最难解决的就是农业的供应链问题,它盖了生产、加工、物流以及销售等复杂环节,农产品后整理系统就是解决农产品商品化和产销供应‘链’的问题,将农产品通过产后商品化、品牌化建立市场通路。”
在会场,饶艳还要求平台工作人员针对即将到来的端午销售季,重新设计包装,便于在线上线下开展营销活动。
中农厚朴与淳化、永寿、旬邑等地的78家产业扶贫合作社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还在淳化县润镇工业园、周至县马召镇富饶村设立“陕西农特产品后整理商品化集散中心”。4月,中农厚朴又在淳化县流转了12亩土地,计划5月中旬开工再建一个“陕西农特产品后整理商品化集散中心”。
4年来,苏陕习作发展整合供应链平台,极大带动了咸阳市各类农特产品销售,并且不断向外辐射。平台在淳化、旬邑等县培育了数十家电商企业和直播网红,极大地带动了陕西农特产的线上销售。
供应链创新实现种的优、卖得值
4月末,在陕西省党政代表团赴泰州考察期间,咸阳市委书记杨长亚亲自观摩了中农厚朴的农产品“后整理系统”,并现场为咸阳马兰红苹果代言,他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作为首批出陕入苏的农业企业,4年时间,中农厚朴从一家小电子商务公司发展成一个陕货入苏的“高速路”。借着苏陕协作的东风,越来越多的陕西农业企业像中农厚朴一样走出去,打开一片新天地。
通过中农厚朴所链接的网店、微商以及线下余家中高端综超和零售店等渠道,多达千万吨马栏红苹果、永寿槐花蜜、兴平辣椒、水果西红柿等陕西的优质农特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市场。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过去分散在贫困地区的优质农特产以“优质”、“好果”的身份被输送到苏浙沪各高端商超和生鲜店,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在苏陕协作的帮扶下,年以来,我们在太仓和泰州投建两个物流运营中心,为扶贫产品向苏浙沪市场的大宗销售提供可能。”
据饶艳介绍,“供应链体系既可以帮助农民以销定产,避免农户盲目生产带来的农产品滞销甚至低价贱卖的问题、阶段性供给不足问题,又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价值,实现种的优、卖得值。”
苏陕协作一家亲。一个覆盖生产端、企业、物流运输、仓储与销售的农产品产销供应链正在翻转着“三农”问题的样态,为乡村振兴拓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路。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