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咽拭子采集“娘子军”的一员,杨书艳和县卫健系统余名队友一起先后奋战在秦都、渭城、礼泉县抗疫一线,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用责任担当书写了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
从事护理工作16年的杨书艳是一名80后,曾在感染科工作13年,照护过乙肝、肺结核等很多传染病患者,呵护过不到6岁的传染病患儿,挽救过一个个生命垂危的传染病人及家庭。
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她身先士卒,医院第一梯队义无反顾走进了隔离观察病区,坚守一个多月没有回家。
年12月19日,医院召集核酸采样队员支援咸阳秦都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消息,她主动请缨:“让我去,我在感染科工作多年,有实战经验。”
20日清晨,告别住院生病的母亲后,杨书艳和队友们披星戴月从旬邑出发,驰援秦都区核酸采样工作,成为与病毒接触最近的采样员。
多少个通宵达旦,多少个风雪寒夜,她24小时一直处于待命状态,只要接到任务,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对疑似病人和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工作。
采样前,她需要穿上一整套防护装备——防护服,戴上一次性手术帽、N95口罩、护目镜、鞋套、防护面罩、医用外科手套,但这些防护装备并没有影响她的专业操作。她胆大心细,每一步的工作步骤都按照培训的规范来,没有一丝马虎,因为看似简单的采样工作,其实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每采样一人,都是与病毒“面对面”的接触,有的被采样人员会在采样过程中忍不住咳嗽或打喷嚏,飞沫会喷到防护面屏上,都会加大自己受感染的几率。所以,杨书艳深知,规范操作和处置工作都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差错。
在咸阳整整6天时间里,杨书艳都顾不上给家里人打电话;期间,丈夫和年仅6岁的小儿子深夜突发疾病,家中又无人照顾,杨书艳的大儿子要给妈妈打电话,被丈夫坚决制止:“不能给你妈妈打电话,她在一线,不能让她分心,快打。”
直到杨书艳返回旬邑前一天,痊愈的丈夫才将住院的消息告诉了她,让她不要操心,医院领导安排了人员,给他们送来热气腾腾的饺子,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
在抗疫一线,她为了节省防护服,一整天不敢喝水,不敢上卫生间,以最快的速度、最精准地操作在最短时间完成自己的采样任务后,便去其他小组帮忙。队友们都劝她休息一下,她便说:“咱休息一下,可病毒不休啊!大家都很累,我必须坚持住!”返回旬邑休整不到两天,核酸采样队又接到指令——紧急集结,支援礼泉县核酸采样工作!杨书艳看到通知后,立即将还未康复的丈夫和孩子托付给哥哥,又义无反顾地去报名。家里还有上中学的孩子也无人照管,院领导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没有同意她的请求,她便托父亲和哥哥给院领导去说。她的父亲拉着院长的手,感慨地说:“在这种节骨眼上,我们一家人不能拖她的后腿!”杨书艳也坚定表示:“医院对我家人这么关心照顾,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我绝不能当‘逃兵’。”就这样,杨书艳匆匆收拾行装,又化身为旬邑“大白”,转身又逆行抗疫一线。在礼泉县,她和队友们分成30个工作组,对县域内9个乡镇78个行政村群众及居家隔离观察人员逐一进行核酸采样,敲门入户,登记信息,咽拭子采样。她和队友们加班加点,齐心协力,与时间赛跑,三天时间,奔走了5个乡镇,92个行政村,完成了次采集咽拭子的工作任务。有的村庄在山里边,面对冰天雪地、道路不通、车轮打滑,采样物资不足的困境,她和同事们在寒风中推着车子前行,在村子一直坚守四个多小时。她们没有丝毫退缩,反而越战越勇;她们没有喊苦喊累,用“多干一点,让其他同志轻松一点”的品格,在户外辛勤忙碌着。30日下午,采样队员圆满完成支援任务,礼泉县委书记给队员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大家都在收拾行装准备返旬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采样队从礼泉直接到咸阳渭城区支援采样工作。杨书艳接到命令后,与队友们一起听从召唤,披着星光,慨然逆行。她每天要完成近份核酸采样,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的6点,有时晚上刚吃过饭,又被紧急召集加班采样。在采样现场,她将最大的困难留给自己,最高的楼层她去爬,最偏远最危险的地方她主动冲上去。在咸阳渭城支援第三天,杨书艳的婆婆又突发脑溢血去世。哥哥和嫂嫂还在西安,因疫情影响回不了家。家里只有丈夫一人操劳,杨书艳急在心上,但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为了降低传染风险,方便穿脱防护装备,加入采样组时,她就主动剪短了头发,轻装上阵抗“疫”;从开始采样工作以来,她家里母亲、丈夫、孩子生病住院,婆婆去世,哪怕她心里再思念,为了家人、为了更多人的健康安全,她也只能通过视频跟家人报平安。
从事护理工作16余年来,被杨书艳照护过的患者数以万计,她一直以这样一段话自勉:行医如逆行之舟,为医者,必医就精湛;为医者,必道德高尚;为医者,不得瞻前顾后。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在旬邑县,正是无数个像杨书艳这样的医护人员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缩、勇担职责、践行使命,才守护住了我们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宁!她们的努力与付出、执着与坚守,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抗疫一线的胜利赞歌!(刘亚妮侯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