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西安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目前,《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文已经正式公布,西安都市圈的未来全貌全面呈现出来。《规划》提出,到年,西安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圈内城镇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间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到年,现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发展品质、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文化竞争力迈上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都市圈是一种以区域分工和专业化发展为基础,通过各城市间产业链条的纽带作用,围绕经济最发达的核心经济空间,形成的资源共享、优化组合、协同发展的城市间群域网络结构,对区域经济布局与发展十分关键。通过建立健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可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破行政壁垒,破除行业垄断,打通市场阻隔,推动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跨区域协同发展。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高效分工,降低因资源人口等过度集聚给中心城市带来的负面效应,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高端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强化中心城市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功能,加快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发展。另一方面,都市圈内密切的分工协作,也意味着城市间产业功能分工的深化,随着大城市服务和高附加值制造功能的进一步加强,周边中小城市的专业化制造功能也会相应得到提升,都市圈作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也将进一步凸显。

  西安都市圈范围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年底常住人口万人。年西安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接近陕西省的1/2、西北五省的1/4,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同时,西安都市圈作为西北地区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创新平台、科教资源密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保持在3.9%左右,居全国前列,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数量居中西部前列。然而,西安都市圈当前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甚至“虹吸效应”还很明显,一体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市圈内城市间缺乏有效的政策联动和规划统筹机制,各自为政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城市间产业发展更多的是同质竞争而非分工协作,不利于构建跨区域的创新生态和产业集群;都市圈内部轨道交通建设还不完善,快速便捷的网状交通体系尚未形成。因此,必须加强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在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同时,显著提升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带动全域协同发展。

  首先,应打破体制和机制障碍,通过对相关主体的利益协调形成多赢局面。《规划》明确,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更好带动周边城镇联动发展,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建立健全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因此,西安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要跟周边城市在要素流动上形成统一市场,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服务方面开展统一规划,打破商品市场流通边界,发挥市场在整个都市圈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此实现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和区域的协同发展。周边中小城市在融入西安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重新进行城市的目标定位,明晰自身产业发展方向,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形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产业协作体系,避免出现规划雷同、重复建设、盲目竞争、定位不清等问题。

  其次,构建高效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是关键。西安都市圈在产业分工协作方面,要统筹产业布局,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具体来讲,就是要充分发挥西安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咸阳、渭南、铜川、杨凌等城市的比较优势,加快编制西安都市圈产业发展地图,制定区域产业布局指南,搭建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平台,以西安都市圈为发展核心,统筹整合区域内产业布局与功能分工,形成围绕西安逐步向外辐射的功能圈层,加快促进都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西安要重点   总之,以都市圈为基础所形成的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之间的高效产业分工网络体系,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与多样化发展,有利于打破原先的行政区划限制,整体推进地区经济发展,为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奠定经济基础。未来西安都市圈的培育不但要注重提升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支撑能力,更好助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更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还要更好地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为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20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