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李亨这个皇帝当的比较不容易,他老子虽然最后出了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是个聪明人,始终不给作为太子的李亨机会,这样他也只能始终兢兢业业工作,日子过的更是苦不可言。可是“安史之乱”总算给他带来了机会,借马嵬之变的之机终于摆脱唐玄宗李隆基掌控。年经过一番布置与筹划,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成为唐朝第七位皇帝。
灵武称帝,实际就是“太子叛父”,可是谁当皇帝,谁写历史,自然后世对此不做过多追究。虽然李亨做事小心翼翼,又有郭子仪和李光弼这样的强臣维护,但是这位乱世天子在位7年中全部精力都用在致力平叛和解决天宝以来政治势力上。反而对后宫、宦官势力没有有效处理好,加之自己有病,老婆王皇后夺权等事情,年唐肃宗病死,葬于建陵。建陵依山为陵,在现存的唐关中十八陵中建陵是保存最完整、石刻雕凿最细腻的一座唐陵,是真正的大唐第一陵。
建陵南门(朱雀)
鹊台;建陵双鹊台去过几次。没有找见,应该不存了。因为水土流失,建陵神道变化很大,目前的地势已经同唐朝相去甚远,我在当地的西岭村,前山村,破杨村王家沟,李瓦村片访都没有结果。待考?
乳台;目前就剩下西乳台依然完好保存,在乳台北侧就是建陵文管所所在,西乳台残高在3米以上,东乳台早已不存,从地势和周围的环境看,应该是早期洪水冲毁山体而倒塌。
神道及石刻;建陵神道目前就是一条大沟,明显的水土流失造成的结果,这里黄土厚度达几十米之深,年年开荒种地,自然地形成了目前的环境。而两侧神道石刻却是唐朝所有石刻中保护的最好的,除少数石刻被致残外,基本都完好保存,最为突出的是东望柱已经滚落入深沟之中,目前石柱顶端桃顶已经找见,在底座下方不远的地下3米深处,半坡一段柱体虽然残缺,但是花纹异常漂亮。花卉,人物,动物栩栩如生,难得的大唐石线刻精品。
阙门;南门双阙都保存完好,就在山坡之下,高度在3米以上,东阙要好于西阙,西阙下方是窑洞,所以倒塌也是早晚的事情。
番臣石刻;建陵番臣石刻不存,早期有报道说在建陵发现12生肖石刻,目前存昭陵博物馆,这也是首次发现。待考?
门狮;双狮存,保存完好。
石碑;存毕沅碑一通,五七年礼泉县长碑一通,文保碑,界桩等多方。
下宫;下宫位置当在目前的杨路村东南一线,平整土地的时候被埋,现在在地面很难发现大面积遗迹,地里有少量残瓦块。
玄宫;建陵玄宫就在第二个山梁上米处。目前墓道口极不明显,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发现蛛丝马迹。待考?
建陵北门(玄武)
阙台;双阙保存完好,高3米以上,
仗马;不存,待考?
门狮;不存(目前放置在昭陵博物馆内)
建陵西门(白虎)
阙门;双阙存,因为双阙都在耕地之中,几乎每年都有所减小,尤其是西门北阙,破坏更为严重,目前南阙高4米许,北阙不足3米。
门狮;不存,(保存于昭陵博物馆内)
建陵东门(青龙)
阙门;双阙存,因为地势偏僻,少有人来,双阙大小基本一致,阙高当在4米以上,且因为建陵东门就在山梁之上,故而门阙和双狮基本在同一水平线内。
门狮;双狮10年3月31日至4月1日之间被盗,无下落,目前只剩双狮底座在原址,底座雕刻精美,有纹饰。待考?
角阙;四角阙存,
东南角;高不到两米,尤其阙东侧因为从南门无法看见,故而被农民破坏相当严重,基本被挖成一条细长的墙,这样下去,几年就不复存在。消失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西南角阙;目前留下的高不到3米,也是修建在地里。部分被耕地而有所蚕食,而年年种地也都在挖,被平也是迟早的事情。
东北角阙;相当难找,因为建陵东北山势的原因,角阙并不是正方形,离北门不远,目前阙高不足一米,如果不仔细辨认,很难发现,还好有盗墓的挖过,我总算在挖出的地方找见夯土层,瓦片等物,证明其位置。在其下方不远处有7号界桩。
西北角阙,西北角阙距离北门西阙台不足米。如果不是特意寻找还真难发现,上次我前来寻找,在这里考察了很多次都没有敢证实。今又再往,取土辨认,基本可以确定就是,但是角阙没有明显的木洞(早期夯筑角阙留下的插放支架的木制圆洞),故而存疑。再加之建陵西北角不是正方形,都给确认带来难度,待考?
陵墙;建陵从目前的保存现状看,当时的选址就有问题,尤其的神道以南全部,西门全部都是黄土,适应耕作,这样经过千年冲刷,目前整个建陵水土流失严重,陵区内横贯南北两条大沟,是整个陵区的遗迹破坏较大。加之帝陵四周适合耕种,导致建陵东,南,西(部分)陵墙几乎全部破坏,所幸的是建陵北陵墙却出奇的保护完整,整个陵墙顺着山势由西向东蜿蜒,快到东北角阙附近因修路才被挖断。,
其他;半成品石刻;在建陵神道以北偏东荒草丛中有四个当年雕刻的翁仲半成品。另在东石柱下方不远处还有一个半成品石人,为什么废弃不用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但是最少他反映出当时的帝陵建设,所有作品都是有预备的,不会因为雕刻中的失误而再去选材,当然陕西唐陵目前仅此发现这样的半成品。
万人坑;万人坑在陵园的东北方向,当年建陵的墓道封石就在此地就地开采,目前这里依然保存着大量当年采集的石条,并且多为成品石料。70年农业社时期,又在这里挖山采石,结果发生塌方,死了不少人,加之唐朝采石也死了不少人,随后当地村民称呼这里为万人坑。
建陵神道;从建陵山势向下观看,整个风水不够通畅,尤其是下端直接就是断头山,在神道下方直接有另外的山头挡住去路。我想皇帝的陵墓是不应该出现这样情况的,昭陵也同样出现了这个情况,但是昭陵却把主神道设置到北门。那么建陵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神道的走向,会不会向西北偏离,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也就是说从乳台到鹊台之间的神道会向西北方向偏离,(自己意见,全做笑料)。
建陵所有石刻四角都有石制的栏杆柱子,是当年石柱上挂有铁链连接保护?还是直接就是装饰品?还真的好好考证考证?目前也仅仅就是建陵有所保存,其他唐陵未发现,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