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力实践,融媒记者在一线去村里,

五月底,鄠邑区蒋村镇柳泉口村正是农忙,树上的桃子红了,地里的麦子黄了,收割机在麦浪里穿梭,勤劳的人们脸上带着喜悦和憧憬。王明丽的女儿今年高考,她本来在区上陪读。“家里有几亩麦,这两天得赶紧割,我就回来了。”她身材娇小,但说话办事非常利索。王明丽的父亲王养楼右手残疾不能干重活。年6月,王明丽的丈夫因病过世,家里因治疗欠了很多债,经济负担非常重。经过帮扶干部的帮助和全家人的打拼,年底,王明丽家脱贫了。交谈中,小布发现,王明丽一家人都很乐观勤快。她的母亲吴桂琴今年65岁,患有慢性病,但闲不住。“我这两天都是一大早出门,去果园里疏葡萄。一天忙活9个小时,能挣块钱。”吴桂琴一脸笑容。

割麦回来,王明丽麻利地开始做午饭

“最苦的日子已经熬过去了,我相信我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谈到对未来的期待,王明丽说:“现在就盼着娃能考上满意的学校,我也准备找个稳定些的工作。只要能下苦,就没啥迈不过去的坎儿。”和王明丽一样,王代动也是在年年初被纳入贫困户的。“在那之前,种地挣的那点钱,都得先紧着俩娃上学用,医院,住了几十年的土房漏风漏雨没钱修。”王代动告诉小布。被纳入贫困户后,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先张罗着给王代动看病。原来,早在十多年前,他就得了疝气,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因为拖的时间太长,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做手术花了六七千,全报销了,我个人没花一分钱。”不仅如此,经过危房改造,年春节,王代动一家搬进了砖混结构的新房,“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受冻日子终于过去了。

桃子即将收获,王代动很开心

“身体好了后,我能下地干活,也能出去打零工。人勤快了日子才有盼头!”对于王代动来说,目前最迫切的心愿就是“希望能有更好的销售渠道,把桃子、猕猴桃卖上一个好价!”“甜蜜”夫妻档宫广民、王菊会养蜂几十年了,常年在外“追着花儿跑”。两年前,为了便于照顾生病的老母亲,夫妇俩选择回到村里。在他们的影响下,目前柳泉口村已经有30多家养蜂户了。每当遇到蜂群飞逃、病虫害等“疑难杂症”,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问问广民”。时间长了,不光是柳泉口,邻村甚至周至县的养蜂户遇到问题也来找他。宫广民还多次应邀,为全区几百名养蜂户和有养蜂意向的贫困户“讲课”。

宫广民夫妇正在取蜜

“我希望未来可以‘一繁蜂顺’,一人富不是富,带动更多人致富才是真正的富裕。”宫广民告诉小布,只要有人愿意学,他就愿意教。在他看来,把自己几十年的养蜂经验传授给更多人,是很有意义的事。穆启涵是一名“95后”,年初通过了陕西省选调生考试,当年6月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鄠邑,担任柳泉口村支书助理。“我的工作比较杂,党建、会务、整理资料、写方案、对接上级,啥都干。”

穆启涵(左)帮助村里的残疾老人打扫卫生

今年3月,鄠邑区首届桃花节在柳泉口村举办,短短10天吸引了31万游客前来赏花、看景。为了办好这场活动,穆启涵前前后后忙活了一个月,熬夜、通宵都是家常便饭。“要协调的事情太多了,但学到的东西也多,很有意思!”谈到对未来的小期待,这个年轻姑娘有些不好意思:“我想让自己更接地气一些!虽然现在我的能力还很有限,但我会尽力做好每一件小事,让我们村变得更好。”在市委政法委派驻柳泉口村第一书记常淳的办公桌上,有四本工作笔记,详细记录着他驻村以来走访过的户村民、接待过的名来访群众,以及各家各户的意见、诉求。“这些都是我的学习资料,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拿出来翻一翻,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到位。”

常淳(左)和村民商量果品销路

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退出措施、绘制“民情地图”、打机井、修村路、清河道、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村民休闲广场、建立污水管网……驻村一年多来,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一起干了不少事儿。接下来,常淳还有很多想干的事,比如:在村里建一个果品加工厂、对村民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等。“我们正在寻找突破口,要想办法把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让全村人一起致富,过上更好的日子,是我目前最大的心愿!”常淳说。早上六点天已大亮窗外虫鸣鸟叫生机盎然属于柳泉口村全新的一天开始了!来源:西安发布(文/图肖翔)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01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