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汩汩润泽大地关中八惠系列之寻访泔惠渠

接下来一段时期,将通过图文的形式带领大家“云游”关中“八惠”。希望这浅薄的文字和寥寥的图片,能为人们保留住“关中八惠”的记忆。

泔惠渠,显得那样的特殊,以至于原定的参观变为了寻访,并且只有在当地老人带领下才能大致探访到它如今的面目。

高鹏德老书记与高建立老人lt;右gt;

泔河古曰“甘谷水”,是泾河的支流,发源于咸阳永寿县,流经乾县,在礼泉县东北汇入泾河。地处泔河下游的烽火镇和阡东镇这片区域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远近闻名。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位于其西北侧;清末关中大儒,有“南康(康有为)北刘”之称、也是水利大师李仪祉先生的恩师刘古愚就出生在阡东镇南边的天阁村;驰名在外的关中风情民俗村——袁家村距此也不远。这里的仁人志士以德立身,谋求家乡发展,乡亲们耿直和睦,勤劳朴实,颇有汉唐遗风。

烽火镇地形平坦,适宜农作,虽紧邻泾河和泔河,坐拥良好的自然条件,且与泾惠渠咫尺之遥,但因隔着一条泾河,渠水无法惠及此地,长期以来民众饱受干旱缺水之苦。找到合适的灌溉之策成为当地有识之士的心头之急。

依据文史资料记载,泾惠渠建成后,效益显著,影响甚大,掀起了发展水利的热潮,民间力量纷纷积极活动,出谋划策,兴修水利工程。

民国31年(年),原礼泉县阡东乡崖底高村村民高万九等人大力提倡,多次到时陕西省水利局申请修渠引泔河水灌溉,省水利局派技术人员李成信前往勘察,提出了规划意见。次年,省水利局派工程师汪云峰、助理工程师单魁等人进行测量定线及设计,计划在泔河下游河段(今烽火镇寺背后村东南)修建砌石滚水坝一座,坝高3.5米,长50米,引水流量0.4立方米每秒,干、支渠长度5公里,计划灌溉面积亩。之后成立泔惠渠工程处,向农民银行贷款万元,由时泾惠渠管理局工务科长杨荫田、省水利局汪云峰负责施工,至民国33年(年)2月建成,实际灌溉面积亩。命名为“泔惠渠”,被列为关中八惠之一。

泔河二库

建成后设泔惠渠管理所,由泾惠渠管理局兼管。年,泾惠渠管理局将泔惠渠灌区交由礼泉县管理。年,礼泉县对灌区重新进行全面规划、改建,为泔惠渠灌区新建3座抽水站,使引水流量增加一倍,受益面积扩大到亩。年年末,渠首上游开始修建泔河二号水库,建成后泔惠渠渠首引水枢纽废弃,改由泔河二号水库向灌区供水,继而增加了灌溉面积多亩,总灌溉面积达到多亩,泔惠渠管理站也被撤销,灌区划归泔河二库管理站管理。

抽水泵站

其实被叫做泔惠渠的灌溉渠不止一条,在咸阳市乾县还有一条泔惠渠。新中国成立后,年乾县水利局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修建了此渠,渠首位于原乾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铁佛公社丁家村东之泔河,竣工时间比“关中八惠”中的泔惠渠晚了14年,可以说是礼泉泔惠渠的“弟弟”,但不管是兄还是弟,他们都是泔河两岸百姓的福祉。

了解完两个泔惠渠的区别后,我们便毫不犹豫的直奔礼泉县烽火镇,先是到崖底高村原党支部书记高鹏德家中座谈。

与高鹏德老书记座谈

说起崖底高村的一草一木,当过三十余年村干部的高鹏德老书记如数家珍,对泔惠渠更是记忆犹新。他回忆道:年轻时泔惠渠从学校门前的坡下流过,渠首大坝处是孩子们夏日戏水的首选之地,他还记得渠首青砖灰瓦的闸房,记得夜半时守在渠岸上护水、放水时夜空中清朗的月光,记得参加集体劳动,整修渠道时的炎炎烈日,更记得庄稼丰收后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他说:“泔惠渠对烽火、阡东两镇的百姓意义非常重大,是一条生命线、致富渠。”在高鹏德老书记的引荐下,我们见到了高建立老人。

高建立老人已年届古稀,是前文中提到的请修泔惠渠的乡绅高万九的孙子,从他的讲述中,我们得知了修建泔惠渠时更多的细节。高建立的爷爷高万九是一位心系乡党的有识之士,他不仅大力提倡修渠,多次自费前往省城联络协调,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考察,还拿出自己的钱贴补各项开支,泔惠渠工程开工后,高万九又在工地上组织劳工,日夜操劳,家里的庄稼管不上了,米缸经常见底,妻子也产生了抱怨,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他修渠的步伐,渠成之后,当地百姓推举他管理此渠。

高建立的妻子曾对他开玩笑说:“要不是你们高家村有条泔惠渠,我才不会嫁到你们这来。”高鹏德书记也讲到,崖底高村的人口从建国后的余口增长到现在的余口,主要原因是土地得到充足灌溉后粮食产量增加,能够养活更多的人,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高建立老人为我们讲他爷爷的故事

与两位老人畅谈之后,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实地考察泔惠渠的遗迹。据老人们回忆,泔惠渠的渠首工程大致在现今烽火镇寺背后村南侧泔河河段,距高家村约1千米。渠首之下的干渠在河道的右岸,沿泔河向东北方向延伸至崖底高村东北方的分水点,在分水点分为两条支渠,其中一条支渠继续向东北延伸,另一条则蜿蜒向南,流经原崖底高村的王家小学,继而流经崖底王村东侧,过烽火村西南,直至烽火村东南方一个叫老户的小地方。

现今,自分水点向东的支渠依旧是田间渠道,只不过小了很多,但进行了衬砌,现主要用井水进行灌溉,向南的支渠则被填埋,改造成了一条道路,道路的走向大致就是之前渠道的流向。由于上流泔河二库的拦蓄,河里没什么水,几乎要干涸。河道中有一座矮矮的水坝,蓄水以供当地的工程建设使用。

两位老人指渠道的走向崖底高村东北方的原分水点分水点南侧的道路,曾是一条支渠小水坝泔河河道

随后我们又探访了几处遗迹,在一段已被填埋改造成道路的渠道上,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渠岸和走向,大致估算出渠道的宽度与深度。

隐藏在田间地头的渠道早已废弃不用,只有浅浅的沟壑在诉说着曾经的功勋。

田间的渠道遗迹,麦田左侧的土垄即是

这里是原烽火镇王家小学,现已废弃不用,泔惠渠曾经就从学校门前的坡下流过,这里也曾是泔惠渠管理处的办公地点。

虽没能见到泔惠渠的本色,甚至一砖一瓦也没有,但却收获颇丰。通过两位老人的讲述和实地探查,心中装满了泔惠渠的故事,站在塬上眼里能勾勒出纵横的渠道,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也渐渐浮现。

原崖底高村王家小学王家小学与其内景

近些年来,当地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果树等经济作物种植,在泾、泔两条河的润泽下,当地出产的苹果、御杏等农产品品质优良,畅销中外,农民伯伯的钱包鼓了起来,处处是安居乐业之景。这片热土历史文物与旅游景区并存,现代农业与繁荣商业呼应,加之传承了先辈们优良品行的民众,未来必定更加美好。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泔惠渠灌区的地形地貌已不同往昔,泔惠渠也在泯灭,年轻人对这段历史已不甚了解,曾受泔惠渠恩惠的老一辈们在渐渐老去。(来源陕西水利博物馆李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5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