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永恒皇权象征

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不仅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文治武功闻名,更以其陵墓——昭陵,展示了其无上的皇权与永恒的纪念。昭陵不仅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更是中国帝王陵墓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昭陵的建筑特色、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01昭陵与乾陵:唐代帝王陵墓的杰出代表

《中国审美意识通史》中介绍到,昭陵与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最为著名的两座,它们不仅规模浩大,而且建筑风格独特,展现了唐代皇权的威严与气势。昭陵作为唐太宗的陵寝,依山而建,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墓的新风格。其建筑群与雕刻群融为一体,整体建制仿照唐长安城,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乾陵则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其建筑风格同样宏伟壮观,且拥有众多陪葬墓,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与丧葬习俗。

唐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寝,在山西礼泉县九峻山。九峻山山势雄伟,孤峰屹立,与汉代的平原起高土有相似特征,比汉葬气势更天然壮观。昭陵以依山为陵,奠定了唐代历代帝王陵墓依山而建的传统,完成了皇陵从“封土为陵”到“依山为陵”的转变。昭陵面积30万亩,地跨礼泉县烟霞、赵镇、北屯三个乡镇,南北门相隔米,修建不易,经13年才建成。乾陵原是唐高宗陵墓,高宗死后,武则天继续修缮陵寝。武则天死后,与高宗共葬乾陵。乾陵位于离西安西北方向80公里的梁山。因为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陵墓,是唯一的同葬两皇陵墓,气势自是不同。乾陵建造时间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三朝才竣工,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乾陵与昭陵一样分宫城、皇城、廓城三大部分,总面积大约2.3平方公里。帝王陵墓的四周有许多陪葬墓。昭陵前后陪葬妃子7人,皇子7人,公主骑马18人,加上其他文武功臣,共计人。近年出土的陪葬墓墓志中有近20人名不在《唐会要》记载中,所以昭陵陪葬墓达多座,是唐代帝王陵中陪葬墓最多的,也是世界最大的帝王陵园。乾陵四周也有许多陪葬墓,如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李贤的墓、懿德太子李重润的墓等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这些陪葬墓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主墓,既增加了陵园墓葬的数量,又突出了主陵的气势。

02昭陵与乾陵:唐代的政治象征与艺术瑰宝

《历代建筑艺术》中介绍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和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乾陵,不仅是唐代皇陵的代表,更体现了当时的政治权威和建筑艺术的高度。昭陵利用山岳的雄伟气势展现了帝王的宏大气魄,其地下建筑规模巨大,模仿地面的宫殿。乾陵则以其严密的封闭性和坚固的墓道闻名,至今未被盗掘,且地面建筑布局严谨,雕刻艺术精湛,反映了唐朝的至尊威仪。这两座陵墓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承载着丰富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唐太宗开始“因九峻山为陵”,唐代皇陵便多以山丘作为陵寝,但地面建筑规模较大,少有隐藏防盗之目的,而更多的是利用人工所难以造成的山岳雄伟气势,以体现帝王的宏大气魄。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以长安西北海拔米的九峻山为陵,凿山为墓。地下建筑规模巨大,据《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温韬盗掘时,“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可见一定是多室墓,模仿着地面的宫殿。以山为陵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是至今唯一未遭盗掘、保存最完整、规模仅次于昭陵的唐陵。它利用了梁山的自然地形营建,梁山三峰以北峰最高,南面的东西二峰较低,三峰成特角之势,墓的地宫设于北峰下。《唐会要》记载:“乾陵之宫,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封闭得相当严密。考古学家已找出乾陵的墓道,得知长63.1米,宽3.9米,全由厚重的石条砌成,石条之间用铁栓,灌以铅铁加固。如此坚固的墓道,使得当年温韬无从下手而幸免于盗掘之祸。

03昭陵的艺术成就及其历史影响

正如《中国美术史》一书中所提到的,昭陵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不仅规模宏大,还承载着重要的艺术与历史价值。其中,“昭陵六骏”浮雕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生动的马匹形象,成为了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这些浮雕不仅展现了战马的不同动态和神情,更体现了唐代雕塑艺术的发展高峰。此外,昭陵的陪葬墓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也反映了唐代的政治与历史面貌,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见证。

昭陵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礼泉县烟霞乡。昭陵是由初唐著名建筑家、画家阅立德设计并主持的,阅立本也曾参与其事。陵区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约2万公顷。玄宫内的情形,据五代时的盗掘者云“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昭陵陵区内还有诸王侯、公主及其他官僚的陪葬墓座,其规模之大、陪葬墓之多,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昭陵中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和政治、历史意义的纪念性雕刻,是置于北阙左右的“昭陵六骏”浮雕和十四躯外国人物像。这些石刻是唐代初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品。这些外国人物都是唐太宗所擒获或归顺的外国及部族的政治军事首领,是根据阎立本的绘图雕刻的,在现存的一些石像底座上还刻有“林邑王范头黎”、“焉者王龙突骑支”、“吐蕃费甫弄赞”等头衔、名字。这些人物雕像的设置,是为了宣扬太宗的文治武功和大唐的国威,只可惜现在均已毁环。幸好“昭陵六骏”全部保存了下来。“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在开国战争中曾经骑过的六匹战马,即飒露紫、拳毛弱、白蹄乌、特勒票、青雅、什伐赤而雕刻的。其中,飒露紫和拳毛弱早年被盗往国外。六匹马均为高浮雕,分别表现了马的立、行、奔驰等各种神态。《昭陵六骏》是古代雕塑艺术中塑造战马形象最杰出的一组作品,它不仅出神人化地表现出六匹骏马各自不同的动态、神情,而且刻画出它们所共有的雄健驳美的外形和坚强刚毅、所向无敌的精神气势,充分体现出骏马丰厚劲健的体质和极其充沛的活力,是唐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代表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36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