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仙女捧出
近日,笔者获观砚友新得的《大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拓片,更是进一步解开了十二峰陶砚的面纱,使得该砚的断代更加精确,也印证了本人此前的猜测,那就是十二峰陶砚出品的准确时间应为盛唐。
故宫博物院藏十二峰陶砚(图片源自《中国文房四宝全集·砚》)
《大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原碑现存于山西省浮山县县城南20公里贯里村天圣宫遗址中,立于唐开元十七年(年)九月三日,为唐玄宗李隆基御制御书。碑身四周均为线纹图饰,焦点在于,四位飞天仙女手中所捧为“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而其中的砚正是一方三足十二峰砚。
《大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碑拓(王跃泽藏),其中仙女手捧莲花托盘所盛的应该就是十二峰陶砚。
按照文史界对于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唐代分期法,盛唐为唐玄宗开元元年(年)至唐代宗永泰二年(年)。《大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正好属于盛唐时期,所以十二峰陶砚成砚的年代上限至少是盛唐早期。
《大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碑拓局部
另一旁证为,最近文物部门清理陕西省礼泉县城北唐肃宗李亨建陵石雕。两尊鸵鸟石雕露出底部,有石峰数组,其造型与十二峰砚山峰类似。李亨(年至年)继其父唐玄宗为帝,石雕年代仍属盛唐时期。
唐肃宗建陵鸵鸟石雕。其底部有石峰数组,造型与十二峰陶砚山峰类似。
《大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原碑,是道教名碑也是砚史名碑。隋唐嬗代之际,山西道士投机政治,制造符谶为李唐代杨隋大造思想舆论。唐高祖武德三年(年),晋州人吉善行自称在晋南浮山县羊角山见到老子李耳显圣,老子让吉善行告诉皇帝李渊:李氏王朝将长有天下。李渊闻言大喜,于是认李耳为其圣祖,奉道教为国教,并敕命改浮山县为神山县,改羊角山为龙角山,在该山建老子祠。至唐玄宗时,又派内臣高力士将龙角山老子祠予以扩建,并更名为庆唐观。开元十七年,唐玄宗亲率皇族大臣,至羊角山将高祖至睿宗共六位皇帝的御容供奉于庆唐观中,并亲撰碑文立《大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碑于该观。该碑保存至今,属于山西省级保护文物。
由于十二峰陶砚,可以说,《大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碑不仅是唐代皇家名碑、道教史名碑、书法史名碑,也是一品砚史名碑。
厘清认识误区
根据史料记载,《大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碑系从长安刻好,再运抵山西安放。其碑身、碑额通加上驮碑之赑屃碑座,全碑高近3.5米,这种规格在唐代前期实属巨制。立于皇室这等家庙祖庭,体量巨大,御笔亲题,碑阴题名几乎囊括了当时朝廷所有的高级官员。在如此高规格的御碑上所刻文房四宝中,选用十二峰陶砚为图饰,这足以说明此款砚级别之高。虢州澄泥砚在唐代曾是贡品,按理宫廷砚事应该都是交给虢州置办。所以综上所述,笔者的看法是,这种三足山峰砚很可能是贡砚,或是宫廷定制砚、特制砚,而且极有可能是虢州制品。
当然,关于这款砚,目前来看还有一些未解之谜。就像上面所述那般,它为何会出现在皇家御碑?砚式的寓意是什么?如此等等,都有待于古文献和当代考古资料的新发现。
最后,笔者想在此澄清一下有关十二峰陶砚的讹说。
首先,就材质而言,其是不折不扣的澄泥砚。澄泥砚虽然也属于陶砚大系,但其是陶砚的改良品,比起陶砚,在工艺上更加成熟和完善。
宝鸡市博物馆所藏三足五峰澄泥砚(图片源自年第5期《文物》杂志《宝鸡市博物馆藏砚选介》)
其次,十二峰陶砚也应称山峰砚。在笔者的经历中,所知、所见、所藏这类唐代三足山峰砚不下十余方之多。其中除了故宫博物院双力士加龙头水盂的组合外,还有单个力士的、单个龙头的,也有纯为山峰无力士无龙头的。同时,山峰有十二峰(三组)、五峰、三峰之别,所以并非都为十二峰定式。比如宝鸡市博物馆所藏一方山峰砚,就是三足五峰,无力士、龙头和水盂。当然,具体就故宫博物院所藏而言,称其十二峰也无不妥,只是不宜以此通称山峰砚式。
再者,鉴于上述所说,十二峰陶砚台并非孤品。
文章来源:《中国收藏》年8月刊作者:吴笠谷